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今年年初“元宇宙”之风就已经刮起来了,10月28号,扎克伯格又公开宣布Facebook将更名为Meta,并发布了一段关于元宇宙畅想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lfIo6uw4g
因为目前从事的行业智慧城市跟元宇宙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本文旨在以我有限的检索能力与浅薄的理解解释三个问题:
1、什么是元宇宙?
2、元宇宙涉及生活哪些方面?
3、它对智慧城市数字孪生行业有什么关联与影响?
1、什么是元宇宙?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未来互联网迭代的概念,由连接到一个可感知的虚拟宇宙的持久、共享的3D 虚拟空间组成。广义上的元宇宙不仅指虚拟世界,还指整个互联网,包括增强现实的整个范围。”
这个词是在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 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创造的。人类可以通过数字替身(Avatar),在一个使用现实世界隐喻的三维虚拟空间中与彼此和软件代理进行交互,作者将这个虚拟空间称为Metaverse。
让我们来划一划重点:“未来互联网”、“虚拟世界”、“增强现实”,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科幻小说里。这些概念都存在已久,并不是人类新的想象力,为什么他们的化身“元宇宙”又在今年爆红呢?
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它并不是一夜爆红,只是20年的疫情,加速了各个行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今年Roblox上市,并开始有颇具影响力的公司如Facebook、腾讯、百度、字节等公开加入概念投资,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它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
近两天,罗永浩在WB转发了关于元宇宙的一个观点,里面讲到元宇宙并不是一个虚拟的地方,它是一个时刻,当人们的虚拟身份比现实身份更重要,当人们的在虚拟世界的精力投入由50%向90%+转化,当AI智能逐渐高于人类,那么元宇宙时刻就到来了,并且这种趋势是一定的。
早在2020年1月,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 (Matthew Ball) 就撰写的一篇颇有影响力的文章定义来metaverse的关键特征:
没有一家公司会运营元宇宙——它将是一个“实体互联网”,就像扎克伯格说,由许多不同的参与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营。
2、元宇宙涉及生活哪些方面?
既然简单来说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翻版或者延伸,那么它会尽可能的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超越现实世界能提供的服务。
概念太虚幻,我们可以用目前能够看到的例子作落地想象:
UCB线上毕业典礼
2020年,受疫情影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了一个线上毕业典礼,这个虚拟的伯克利校园由 100 多个学生、校友在《我的世界》中共同搭建,耗时两个多月,学生可以创建“我的世界”帐户来参加毕业典礼并探索他们的虚拟校园。通过线上化为现实困难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动森是近年来一个比较典型的产品,那段时间,即使你不玩,也一定有听说周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它的游戏设定本身很简单,但因为有强社交属性,使它能在人们之间快速广泛传播,并且也是用户共创内容的一个小社区。这非常符合元宇宙运营特征。即使是现实的朋友,也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发生更多交集。
元宇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的可交易的货币系统,近两年国家也开始大力推行数字货币的落地使用,纸币数字化,包括我们作为移动支付大国,这些基础建设都是元宇宙发展的优势条件。
数字游民可能最为典型,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很早就存在,那时候知道并践行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群。同样因为疫情推动,不少打工人体验了一番在家云办公,发现也确实是可行的,甚至工作效率更高。如扎克伯格新发布的视频里有一段描述了云办公的场景,即使你在家或者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办公,你的同事会以实体形态出现在你周围,你们可以实时互动,它首先解决的是云办公的社交脱离感。
游戏可能是我们展望元宇宙未来最直观的一个方式,包括特效电影,包含了创造者对未来无尽的想象,剧情类游戏一直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因为它能够让玩家体验不同的人生,元宇宙可以给人们提供这样的无限选择,时间、空间都不再是问题,你可以随时去到任何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像第二人生。
3、它对智慧城市数字孪生行业有什么关联与影响?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元宇宙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技术,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提出了元宇宙的七层架构: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和体验。
第一层基础设施,包括5G/Wi-Fi,云,芯片,GPU等等;
第二层人机交互,包括手机,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触控,手势,语音,神经等等;
第三层去中心化,包括边缘计算,AI代理,微服务,区块链等等;
第四层空间计算,包括3D引擎,VR/AR/XR,地理空间技术等等;
第五层创作者经济,包括设计工具,资产市场,工作流,商业等等;
第六层发现,包括广告网络,社交,评价,商店,代理等等;
第七层体验,包括游戏,社交,电子竞技,剧场,购物等等。
可以看出来,在前四层里面,元宇宙所需求的技术也是数字孪生在大力发展与追求的,后三层更加针对人的社交属性,则是数字孪生并没有涉及的方面了。所以元宇宙是一个比数字孪生更加复杂庞大的系统,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数字孪生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使城市更加智能化,元宇宙则直接面向人,从人的一切需求出发,包括物质和情感。
但是两者所基于的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发展还是有很多共通性,只是程度与使用方法的区别。
比如,数字孪生发展了这么些年,对3D渲染的要求越来越高,终端渲染可能很难满足业务实时交互的需求,那么很多企业的重心开始放在研究云渲染上,对于元宇宙,在一个庞大系统里进行实时交互,同样需要非常成熟的云渲染技术,而元宇宙已经是一个一定的趋势,为了跟上元宇宙的步伐,云渲染也一定会快速发展。概念想象推动技术发展,技术发展落地现实应用,这大概就是元宇宙初期的现实意义。
这是我写的时间最久的一篇文章,因为这个概念实在太新太庞大,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很多资料都太专业,晦涩难懂,理解一遍写完之后才觉得自己的了解算是入门了,关于元宇宙的声音有很多,我觉得未来无限可能性,变化快而多,不如拥抱这种想象力,看看它能给我们带来怎样不一样的世界吧。
参考资料: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