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期:【产品思维】伟大...2...

  • 经验类型规范/资料
  • 经验属性好文转载
  • 经验版权不使用原创授权
670 0 0 2024-03-29

第322期:【产品思维】伟大产品的迷思

概述:字数:2214。适合人群:产品从业者。本篇主要介绍了,产品文案得一个洞察,满足用户需求就真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从三个方面来简述:标准,框架,迷思。其中标准有三个,框架提出了三个疑问。

关注各种关于产品方法的文章,那很可能你会跟我一样在心里犯嘀咕:为什么这些做产品的人讲起话来都像个坏人,或者说像一个自学成才的不太高明的心理学家,动不动就说做产品就是要满足人的底层欲望,要学会探究人性弱点,去迎合人性的贪嗔痴。

此外,如果你跟我一样,自认为也是在做自己的产品,你可能也会感到跟我一样的迷惘:你认为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跟其他人认为你应该做的东西,并不一致。在谈话里、在会议中,总会有人义正言辞地搬出所谓的用户理论,告诉你,是用户想要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不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热爱什么,你就做什么特质的东西。

如果你跟我一样,对产品、做产品的人和做产品的方法有这样的迷思,那这门课程就是为你准备的。我朴素的好奇正是:商业史上经典甚至称得上伟大的产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标准

选择的标准是下面三条:

第一,产品本身要具有开创性,这种开创性可能不是技术上的原创,但是在它出现之前,不会有太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在一个关于哥伦布的故事里,一位贵妇人质疑哥伦布说:是不是任何人只要沿着大海航行都可以发现美洲?她认为哥伦布的成就被夸大了。可能真的如此,但是在哥伦布做出如此壮举之前,确实很少有人想到可以这样做,并且真的这么做。

在我参加过的一次论坛里,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宋冬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说,可能很多人都理解不了为什么杜尚把小便池放到展览中,再给它一个名字“泉”,就成了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在杜尚之前确实没有人这么做。

第二,产品本身要具有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把商业上的成功作为标准之一当然势利,但是相比于难以衡量的开创性,商业上的成功其实是更加可见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我很佩服的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钱是普通话,能被几乎所有人理解,相比之下,才华、思想等等特质是只能被部分人理解的方言。商业上的成功通俗易懂。即使是那些不尊重伟大产品背后思考的人,也会尊重这些产品在商业上的成功,这是他们听得懂的方式。

商业上巨大成功的另一面,表明这些产品真正受到了客户或用户的认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钱和时间投出了对这些产品的信任票。无论做出这些产品的产品经理、创业者和企业家对产品究竟作何思考,对用户究竟有怎样的洞察,从结果来看,他们做到了。

第三,产品本身具有超越商业的影响力。商业具有现世荣光,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商业的成功极其短暂,而且人们极度健忘。我曾经听到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感慨,今天人们都觉得伊隆·马斯克多厉害,但是极少有人能意识到,全盛时期的微软和比尔·盖茨有多么恐怖。微软当时对于美国科技界的统治力,恐怕是今天的特斯拉远达不到的。但是今天的盖茨留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和蔼的慈善家,在ChatGPT出现之前,微软被人们视为是落伍的巨头。

产品的世界同样残酷。无论多么风靡一时的产品,过不了多少年就会被人遗忘,可能是因为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或者是有了更能满足需求的其他产品。它停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时间远不如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但我们经常能在某部电影或某本书里看到可能已经被人遗忘的产品,原因正在于,真正经典的产品往往具有超越了商业的影响力。它甚至对一代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具有影响。

框架

要如何来向人讲述经典产品,以及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时间本身会带来抽象和宏观视角。有些问题可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至关重要,但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完全属于细枝末节。但是无论如何,我认为下面四个问题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时间的过滤而变得无人关心。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本身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是有什么奇思妙想,还是有着惊人的用户洞察?背后有无逻辑?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背后的创造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还是相信,什么样的人会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否则,以后见之明而言,面对同样的市场需求,为什么是福特生产出了T型车,而不是当时活跃着的其他汽车公司?

第三个问题是:这家公司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拥有什么样的组织文化,然后做出这样的产品?除了产品背后核心的企业家和产品家之外,做出这个产品的公司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拥有怎样的企业文化,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产品是组织的输出,组织本身是什么样的可能更重要。

第四个问题是:在做出了取得巨大成功的产品之后,公司随后的命运是什么?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位企业家和产品经理不想延续自己的成功,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除了构成课程主框架的这四个问题之外,我还想请你注意一条隐藏的线索,那就是:为了开发出伟大的商业产品,企业家和公司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这也是我很着迷的一个主题。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A面,却没有人愿意去看事物的B面,就像想要养猫但却幻想有干净、完整的沙发,或者想要拥有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却无法容忍乔布斯身上对权威的冒犯。是A面和B面共同构成了事物本身。想要拥有一些东西,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

迷思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产品的迷思。关于是否要围绕人性深层的欲望去构建产品,在可信的书面材料中,无论是亨利·福特、史蒂夫·乔布斯还是盛田昭夫,都没有提出过,成功的产品必须去迎合人性的弱点。关于成功的产品往往满足了人性某一个底层欲望、要迎合人性贪嗔痴的说法,可能更多的是事后的演绎和观察者的归因,大概率不在那些创造出这些产品的伟大产品经理最初的出发点中。

至于是要去迎合用户的需求以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还是从创造者本人的热爱和特性出发,关于这点有很多有趣的近乎抬杠的例子。

读后感:我们一味的遵循,满足客户的需求,真的能创造出伟大产品吗?好像还真的不是,让我们这帮产品人不得不犯嘀咕,未来的方向是哪里?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没错,后生可畏。但是李翔让我更加深刻的感觉到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文章那种沉浸感特别好,不亏有N年写作功底。跨界大师。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0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