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结...

  • 经验类型经验/观点
  • 经验属性原创文章
  • 经验版权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8209 14 108 2017-05-12

本文作者:周彭,饿了么UED高级视觉设计师。


一、写在前面

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下面是一组英文字母(共 14 个),你是否能在 3 秒内看完并记住它们?

g、c、f、e、b、a、g、d、c、f、d、a、e、b

是不是感到有点吃力?

如果我换一组字母,再试下。

a、b、c、d、e、f、g、a、b、c、d、e、f、g

现在是不是好记多了~

两组字母其实是一样的,而第二组更有规律,信息分组归类更清晰,符合常人的记忆习惯,所以更容易被记住。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棘手的事情,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或者是能冒出很多点子和想法,但无法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另外一类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不慌不忙,思路清晰,将各种问题处理地妥妥当当,井然有序,并能顺畅地表达出来。是因为他们智商过人?还是有三头六臂?都不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擅于运用「结构化思维」去解决问题。

二、定义与价值

定义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快速、系统地解决问题。

价值


  1. 层次清晰:帮助我们更全面以及更系统地思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且能够快速完成方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2. 便于沟通:方便我们与人沟通,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弱,其实本质上不是沟通问题,而是思维问题,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但是沟通不清的人。
  3. 形成知识体系: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信息只是信息;如果有了结构化思维,就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每当接触到碎片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三、应用举例

作为视觉和交互设计师,会经常听见别人说:要理解产品、理解业务。可我们自己有没有仔细思考过: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比较容易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因为理解产品业务有利于与产品经理沟通交流;因为理解产品业务才容易做出对的设计,等等。

这些结论是正确的,没错,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无规律可循,更多的还是凭空想象出来。而利用结构化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对这个问题进行拆解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清晰完整的结论,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解

对于「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取「理解」「产品」「关系」这三个关键词,将其分解成三个小问题:


  1. 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
  2. 产品是什么?
  3. 设计师与 PM 之间是什么关系?(注:PM 是产品需求的提出方)


第二步:深挖

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

对于这个小问题,我们结合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刨根问底,自问自答:


Q: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
A:通过理解,可以掌握更多、更全、更有效的信息;
Q:为什么设计师需要掌握这些信息?
A:可以规划设计方向,确定设计目标;
Q:若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会怎样?
A:事半功倍甚至做无用功,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结论一: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师把握方向、制定目标、做出正确的设计,更好地解决问题。

Image title


对于「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这个小问题,还有没有别的结论?当然有:


Q: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
A:理解之后,便可与他人顺畅地沟通;
Q:顺畅沟通有什么好处?
A: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结论二:为了能与其他部门小伙伴高效地合作,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需要设计师主动了解产品业务。

至此,针对第一个小问题我们已经得出了两个结论。接着,我们再去深挖第二个小问题!

Image title


产品是什么?

产品主要分为有形的产品和互联网产品,有形的产品包括桌子、电脑、书本等实体物品,但这些内容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互联网产品:


Q:互联网产品有什么特点?
A:它包含了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Q:这对设计师有什么要求?
A: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Q:如何去平衡?
A:设计师在理解产品业务的基础上,让商业化尽可能存在于无形之行中,而不伤害用户价值。

结论三: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产品思维,同时这也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Image title


至此,针对第二个小问题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接着,我们再去深挖第三个小问题!

设计师与 PM 之间是什么关系?


Q:设计师与 PM 之间是什么关系?
A:相互合作的关系;
Q:设计师如何配合 PM?
A:需要设计师主动献言献策,争取话语权;
Q:设计师若没有话语权会有什么影响?
A:很大可能会沦为被指点江山的对象,俗称美工。

结论四:设计师只有在理解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才更有说服力,容易被业务方认可和采纳,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专业性。

设计师与 PM 之间除了相互合作,还有别的关系吗?当然有:


Q:设计师与 PM 之间还有别的什么关系?
A:相互促进的关系;
Q:PM 如何影响设计师?
A:通过与 PM 密切交流,产品思维将不断地被设计师学习和吸收;
Q:这对设计师未来发展有什么帮助?
A:为设计师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如:PD(产品设计师)、UXD(用户体验设计师)等。

结论五:设计师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产品思维,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便有了更多的优势和选择权。

Image title


最后,我们整理一下得出的结论:


  • 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师把握方向、制定目标、做出正确的设计,更好地解决问题;
  • 为了能与其他部门小伙伴高效地合作,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需要设计师主动了解产品业务;
  • 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产品思维,同时这也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 设计师只有在理解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才更有说服力,容易被业务方认可和采纳,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专业性;
  • 设计师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产品思维,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便有了更多的优势和选择权。


对于「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这个大问题,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我们已经得出至少五个结论,每个结论都进行了层层推导和深入分析,思路清晰而完整。

四、结构化思维的其他类型

1. 层级结构

有时也称为树状结构或中心辐射结构,—节点与其他相关节点之间存在父级或子级的关系。(上文对案例的分析采用的就是层级结构这种类型)Image title

2. 矩阵结构

允许用户在节点与节点之间沿着两个或更多的「维度」移动。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某些用户想通过价格来浏览产品,而其他人偏偏希望能通过产品的品牌或者颜色来浏览,那么矩阵结构就可以同时容纳这几种不同用户的需求。Image title

3. 自然结构

不会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节点是逐一被连接起来的,同时这种结构没有太强烈的「分类」概念。 如果你想要鼓励自由探险的感觉,比如游戏娱乐产品,那自然结构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Image title

4. 线性结构

连贯的语言流程是最基本的信息结构类型,而且处理它的装置早已被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中了。书、文章、音乐和录像全部都被设计成一种线性的体验。Image title

五、回顾小结

本文介绍了结构化思维的定义及其价值,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由浅入深地展示出结构化思维的思考过程,最后罗列了结构化思维的其他几种类型和各自最佳的应用场景。

结构化思维的用处非常广泛且高效,我主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和大家作了一个简单的心得分享。当然,结构化思维的学问远不止我提到的这些,比如,它还有「MECE」基本原则、「2H5W」分析流程、「TOPS」表达方式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Google 了解一下。


最后,留个思考题给大家:


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人需要 1 天的时间完成,有人只需要 2 个小时,而且完成的还非常出色,这是为什么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按照我上面提到的两个步骤(分解和深挖),从时间管理、任务规划、精力分配等方面尝试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想不清的问题都可以靠结构化的方式去分析和理解,或许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喔~

如果有什么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交流,谢谢~


本文作者:周彭,饿了么UED高级视觉设计师。

全部评论:14

  • hzkong

    2017-05-26 11:03

    “这批看官真挑剔” ——笔者的确在文字表达上有瑕疵,但没大毛病, 并且是比较少见的引导式“教程”,有这样总结和表达实属不易, 作为读者,我们从中各有收获就已然达到目的,没必要咬文嚼字! 手动为作者点赞!希望看到更好的续作

  • Misslilya

    2017-05-25 13:51

    @JaseChan: 这没啥好纠结的吧,文章是告诉我们设计要遵循用户习惯……

  • 骏翊其林

    2017-05-22 20:35

    @JaseChan: 所以呢,历史无法改变,利用好历史既定的科学规律能帮助你更快速的记忆,毕竟第二组英文是可以三秒钟记住的,而第一组英文确实不能。没有什么牵强之处。

  • AE86FC

    2017-05-22 11:54

    学习了

  • 虐心小忍者

    2017-05-17 11:00

    @Bailando: 此处成语应当是事倍功半,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Bailando

    2017-05-17 09:34

    @抹茶配香草: 没有错呀这里的事是花的功夫的意思,功是结果成果的意思。

  • 有那么点意思

    2017-05-16 16:23

    @抹茶配香草: 我也是看了半天。。。

  • JaseChan

    2017-05-15 10:48

    @骏翊其林: 我只是对“3秒钟记住他们”表示很牵强的吐槽而已,和字母的制定并没有任何异议,你觉得呢。

  • 抹茶配香草

    2017-05-15 09:51

    Q:若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会怎样? A:事半功倍甚至做无用功,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个“事半功倍”成语用错了吧

  • 骏翊其林

    2017-05-14 21:02

    @JaseChan: 为什么要按照abcd……的顺序排列,很可能是因为这种排列的方式在读音方面更连贯吧,容易快速记忆。

  • 骏翊其林

    2017-05-14 20:58

    @骏翊其林: 稍微分析了一部分,尝试锻炼一下结构化思维

  • 骏翊其林

    2017-05-14 20:56

    第一步:分解 1.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什么? 2.任务规划:为什么需要进行任务规划? 3.精力分配:精力分配与完成工作的效率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深挖 1.(1)Q:时间管理是什么?A: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 1.(2)Q:对时间的灵活及有效运用会在实现既定目标中有什么帮助?A:能够平衡时间需求,有计划地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1.(3)Q:如何去平衡时间需求?A:制订工作计划,将事务整理归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安排和处理。 结论一:时间管理是一种通过制定工作计划来有效并灵活地利用时间完成既定任务的好方法!

  • JaseChan

    2017-05-14 19:15

    对于第一点无力吐槽,你从小照着第一个背,我相信第一个也是很好记的。

  • 奶茶多多不要珍珠

    2017-05-12 17:53

    最近才深深的体会到,懂产品真的是设计师到了一定程度必须去克服的事情!!敢问大神如何看待除了懂产品、技术好、之外还有哪些技能是高级设计师必备的呢?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