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今年,我们打算停止更新「ElemeUED Weekly」,下面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产品。
什么是 Weekly?
ElemeUED Weekly(以下简称 Weekly)是由饿了么UED发起的一档阅读推荐周刊,每周推送,内容全部来自团队内伙伴们的推荐,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 UI、UX、用研等设计相关领域。
如果你还不知道,可以点此链接,看看我们最后一期的 Weekly:UX 组织的影响力 - Weekly NO.50
一些数据
第一期的 Weekly 发布自 2015 年 12 月 31 日,通过公司邮件群发给当时 UED 的 25 位同事。在这之后我们开始在不同的平台上对外发布,下面披露一些数据。
微信公众平台
2016 年 1 月 21 日,我们开始将 Weekly 发布到「饿了么UED」的公众号上,截至到 2017 年 1月 26 日,我们一共发布了 51 期 Weekly(从第 0 期到第 50 期),由 20 位 UED 的伙伴共推荐 300 篇文章。
期间的阅读来源数据
P.S. 来自朋友圈的阅读数量更多,看来大家普遍更相信身边人的推荐。
Tinyletter
Tinyletter 是一个邮件群发平台,主动订阅后将定期在邮箱收到我们的 Weekly。这也是我们最早使用(2016 年 1 月 6 日)的平台。
不过这里的数据很平淡,到最后一期发布时仅累积了 100 位订阅者,一年中也只收到过一次回复反馈。
知乎专栏
年中的时候我们开通了知乎专栏「饿了么UED」,也将后续的 Weekly 持续发布到专栏上,目前的关注者有 610 位。
为什么要做 Weekly?
最开始只是想在内部分享各自的关注,到后来发布出去,也是因为我们有了以下三点考量:
我们如何运营 Weekly?
建立协同机制
面对多人的文档协同平台是必须的,初期我们使用石墨,后期使用 Dropbox Paper(对 Markdown 支持更友好)
形成规范
最开始的时候不加任何限制,不限制推荐文章的类型,不限制推荐语的撰写方式,让大家自由发挥,在进行了几期之后,开始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改进
规范的建立也是建立在前期大家推荐的内容上。比如针对每周推荐文章过多,我们开始限制每周只推荐五篇精选文章;针对不同质量的推荐语,我们建立了以「来源、字数、引用、风格、延伸」为原则的规范。
自动化发布流程
因为多平台发布,加上排版等工作量较大,所以我们期望可以将其中的「体力劳动部分」流程自动化,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湾区日报」;但由于没有开发参与,这一块我们最终也没有做到程序自动化,只进行到流程规范化阶段(Checklist)。
不断迭代优化
优化微信排版,因微信平台的限制不能发布外部链接,最终只能从用户角度出发
对于手机访问用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对于电脑访问用户,没办法直接点击外链,只能将缩短后的 URL 暴露出来以供复制使用。
提供阅读提示
有的人习惯碎片化阅读,可推荐的文章不一定是短小精悍,在提供了「阅读时长约 xx 分钟」后,也能更方便大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阅读。
文章题图展示
最开始推荐时,只有「标题+推荐语」,后来加入的文章题图,是为给大家良好的文章印象,也给大片的纯文本带来一点变化。
推荐人展示
一方面可以提升推荐者的曝光,另一方面也督促推荐人分享更优质的文章(群众监督)。
为什么不打算继续做下去?
很多看到第 50 期的说明后,都来问我们为什么打算停刊?在这里将我们的考虑跟大家说一下
主观动机有以下三点:
客观来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也遇到一些挑战:
所以在 2017 年,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原创」上进行输出;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学习型组织来说,分享是绝对停不下来的。☺️
我们的收获
这一年时间虽不知读者们收获如何,但对于我们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千万不能闭门造车)、向全球的设计精英学习(阅读英语文章)、寻找知识源头(坚持推荐原创,从原创处收获更多优质内容)、组织协同学习组织(从工具到规范到实施)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如果你也想加入这样的团队,请尽情通过邮箱勾搭我们:elemeued.job@gmail.com
哪里还能找到优秀的国外设计文章?
还有很多优秀的国外设计通讯,例如:
P.S. 如果你使用 Chrome 浏览器,你也可以安装 Panda 或 Muzli 的浏览器插件,可在打开新标签页后看到最热门的设计讯息;Panda 有更丰富的自定义布局,Muzli 有编辑团队进行内容筛选,其他差别不大,可自行选择。
最后
2017 年,我们会有更多的原创分享,也期待可以与更多的设计团队进行交流和分享,欢迎各位勾搭。
最后要感谢所有推荐文章的 UED 小伙伴们,谢谢你们的分享。
点击链接,可查看全部 300 篇推荐的文章链接。
————————
本文作者:梓非徐
大公司的设计之所以越来越好,越来越成为先例,就是因为整体团队的协作;团队中每个人无私的将自己所会的知识积极分享给大家,同时也会带动整体的气氛,这是一个人埋头苦,闭门造车永远赶不上的。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