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自学UI也有一段时间了,起初是打算在微信的视觉上做一个重设计来检验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没想到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原版微信里的缺点,所以就决定来个真正的重设计,就有了这一个概念版,在技术以及规范上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望大家可以纠正指导!
@wollof: 给你看张小龙原话。“回过头来说,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不允许发文字,或者说不鼓励发文字的。不光是怕泛滥,这里有个基本的假设,要一个人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你让他一天写一段话出来,而且这段话还得让别人看到,他还要写得好,其实很难。我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都能用的,那么,图片是最好的介质,图片每个人都会发。” 新浪微博很多人都不会用,而朋友圈的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用,如果要完成这个目的,就一定要把门槛降到最低,降到哪怕一个农民工也会用,这种挑战难度其实是很高的。 “如果是文字和图片都有的话,反而不容易达成这样的目标。比如说,你的文字写得好,你肯定会每天都写一些,你的朋友一看,你的水平那么高,我肯定不写了。又或者你看别人的文字那么诗情画意,你拍一个吃饭的画面,你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楼主在交互体验上挺有想法的,而且改进的建议都还不错。但是在视觉体验上没有领悟到微信是为何这样做的。除了对面特定的用户群体之外,还有 。不管是用白色做为主色调,最主要的还是能清楚的找到 内容。在阅读和视觉上看起来要有一种视觉享受,简单点来说,让用户看起来只能看到内容和功能。让人感受不到设计的存在,只有这样,从整体上才会觉得这个设计做得好。 但是。如果你将视觉设计上,影响到用户的使用,让用户不容易关注到了内容和能快速找到想要的东西。那这个设计是失败的。不是一眼看上去很亮很吸引我,用户要的是持续使用的感观。这也是UI设计与 传统平面设计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微信这种工具型的用户,以实用为主。 另外你选的这种风格,我并不觉得出彩。。个人觉得如果你要做得出彩,可以往 特定人群的口味与喜好上去靠。比如往高端人群上去靠。。 像做这种概念版,更多的是个性。而不是平衡所有用户的审美。。所以在版式上和配色字体上会更加的出奇不意。打个比如:用不一样的颜色,哪怕同一种蓝色主色调,但是有不同的搭配方法。总之这一切的选择平衡都是由 你的设计理念与想法来决定的。。你眼中的微信是怎样的角色,你想如何装扮,这一切由你定义。
你好,以下3点有点疑问 1.底部图标采用单图标的形式,不是很友好,微信用户现在基本覆盖15岁到60岁以上了额,加上文字让年纪大的一眼能看出来额。 2.如果有人加我好友,在哪里提示。 3.发现里面如果加上层级区分会不会好点,现在没有重点,钱包,扫一扫,附近的人等并不是一个维度下面。
@minewillfly: 感谢指正!第一眼看到这么多字,实在惊喜,辛苦了!仔细看了您写的评论后,对于您说的几个地方,我是这么想的:【1】图标方面我的确没有想太多,实际上,我当时想到的是把新微信里的图标往目前大多APP的设计风格靠拢,因为这样设计应该会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毕竟这样的风格应该大家都已经熟悉了,但这样的做法的确是太过普通,无法出彩,不过我想为了用户体验更好,还是选择了平庸的做法;【2】“发现”板块我是做过列表展示的尝试的,但我个人感觉由于功能过多,使用列表展示的话,会导致一页无法展示全部的功能,显得整个页面有些许重了,而平铺则可以一次性展示全部功能,视觉上可能会感觉更轻;【3】朋友圈中的照片是圆的,纯粹是因为我想让整体风格更圆润(朋友圈中几乎所有的图形元素都是圆形的),不过经过你的提醒,我仔细发现这样的做法确实不太符合我们已经习惯的风格,安卓版中大概会改回来;【4】侧栏的确在设计中还有问题,后续需要去修改...【5】这个我确实没想太多......【题外话】最后这一段话确确实实的提醒了我,“轻快简洁”的确不该只是为了看起来,还要考虑用起来的轻简,以后我会时时提醒自己要往更全面的方向去考虑设计了!
看了一下想说几个印象深的地方: 【1】图标比较普通。多彩颜色+中规中矩的线性图标,现在太多的app都这样,接近泛滥,可以说没有硬伤,但很难出彩。如果对图标重新精心制作会更好。 【2】由于把大部分其它内容都归到了“发现”模块,其内容就变得很多。内容较多的时候,列表展示比平铺展示更能快速找到对应内容(因为列表展示时视线是“1”字走向,平铺模式是“z”走向)阅读效率更高些,当然这不是必然的,需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化。 【3】朋友圈里的展示中,朋友所发的图片是圆形的?这点很不符合习惯。 【4】好友列表侧边弹出的方式,视觉上“轻”了,但现有微信中在对好友列表的操作交互上有很多“重”的地方。两者不相符的话就像让一个胖子垫着脚尖跳舞一样不舒服。 【5】后面的展示不是真的真机上手,只是找的展示模板,所以把标题改为“真实效果展示”会显得更贴切些。 【题外话】“轻快简洁”是每一个设计师都意识得到并想做到的,但是为何一些大公司做出来的东西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需要挖掘深层次原因。很多时候视觉效果是平衡了产品、交互,技术实现、版本惯性等一系列问题。当然概念稿无需考虑太多因素,但若将来要做决策者时这些必不可少。
@任成顺: 谢谢指导~至于你说的几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1、“扫一扫”、“摇一摇”这些功能都在最后的“更多”板块里了呀;2、至于“订阅号”的内容我依然是放在信息界面下的,不过可能是我设计稿中没有在信息界面下画出“订阅号”来,导致你以为我把“订阅号”分离掉了...3、搜索栏利用折叠隐藏效果这一点的确会更好,我设计时忘记考虑这点了,实在是不应该,不过搜索功能我依然是一个都没漏下的,我设计的搜索栏里依然是可以搜索朋友圈等等其它内容,这里可能又是因为我并没有描述清楚各个板块功能的原因吧...看到你写了那么多的字来批评指正,实在是感谢!在UI学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起加油!
我觉得有些地方的识别性降了好多 如果能在简化的同时能够保持比较强的识别性会更好 还有 你把好友放在左侧的话 那么好友界面右侧的那一竖行英文字母就应该去掉,太小了 手指很难点对 放在哪里也没用
同为初学者,也在做微信的REDESIGN,非常认真的膜拜了你的作品!有很多地方都蛮喜欢的,但是也发现了楼主的几个严重的问题,在这里给您指出吧。 1,其实想要重新将微信的功能梳理归纳,非常难非常难,因为微信的功能实在是太多了,基本上每一个选项下面都有多层级的子项目,比方说原版中的朋友圈包含在发现中,但是发现中还有扫一扫,摇一摇等诸多功能,楼主好像都给省略了。 2,订阅号的内容在原版本中是在信息层级之下,我也在想这个可以不可以分离出来达到更有条理的目的,但是归纳来归纳去还是感觉只能放在信息层级之下,原因还是功能实在太多。 3,搜索栏有必要在信息栏上直接显示出来吗?原版的折叠效果似乎会好一点吧,而且,楼主将搜索功能仅放在message的页面上方似乎有点不妥,因为微信的搜索功能还涵盖了搜索朋友圈和文章等内容的哟。 说的不对的希望指正,。。嘿嘿嘿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