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做了个 “表”,如何让颜值高的人...

  • 经验类型经验/观点原作者:董三桃

  • 经验属性好文转载
  • 经验版权署名
764 1 2 2015-11-23

“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像豆瓣小组那样以兴趣主导的交流,第二种就是看脸的社交。”

颜值社交的走俏离不开自拍风尚的兴起,自拍行为本身具有很高的频次,人们还能选择各种修图软件进行处理。魔镜希望能在这个成熟的颜值链条上找机会,做(kan)了(lian)个(da)表(fen),给用户一系列消费颜值、消费美的理由。既然从颜值切入来创业,在黄海均眼里,“看脸是件颜肃的事”,要做的是一个消费美的社区,逐渐以尽可能多的维度。最早,魔镜试图参考豆瓣书影音条目的评价方式让人给脸打分,但——面对一张脸孔时,人们对于颜值的情感层次并没有那么多,只有 “好看” 和 “不好看” 这么简单粗暴的分野。Image title也就是说,魔镜这个 “表” 的量化刻度并非通过人的主观打分来实现,还是延用了古老的 Tinder 式上划、下划交互。当然,要做一个严肃的 “度量工具”,点赞当然只是参数之一。朋友圈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存在感” 才是人们对社交产品的刚需。因此,这也是一个好的颜值度量工具存在的意义。

约一周前,同事在五道口附近发了张自拍,但每天都时不时能收到有人给你点赞的推送通知。这是因为,魔镜的贴子一旦发布,就会跟某一地理位置绑定,照片的位置不会随着人的移动而改变,每一张照片都具有单独的位置信息,同样增加了被其他用户发现的几率,各区域中得分最高的 po 主则会出现在 “最美” 一栏中,以同心圆环节奏分布。它像 “雷达” 一样发现身边的 “最美”,值得一提的是,圆心半径每次增加时,并不包含上一个范围中的内容,这让更多的 “最美” 分别在许多同心圆环中浮出水面,在每一个地理梯度中都存在一场颜值 PK。虽然我并没有要问魔镜与探探、陌陌们的区别,但显然黄海均已然提前备好了答案。“陌陌和探探关注人与人的互动,搜到的是附近的 ‘人’,兴趣也是对 ‘人’ 的兴趣。相册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存在感很低。这就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用户聊着聊着就去了其它的社交软件(如微信)。

在魔镜,照片本身就是主角。魔镜拆解的是 “美” 本身,美的维度有着千千万的可能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念头、不同的地理位置都会可能定格为一张表达颜值的照片,维度下的内容也会随着时下的生活潮流而改变。魔镜将用户的生活制成 “切片”,保存下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下的美,内容是 “活的”。黄海均认为,产品拆解后如同积木,颗粒被拆的越细,平台上可供挖掘的空间和玩法就越多。这些 “活的内容” 根植于平台,因此用户不会轻易向微信这样的社交 “吸粉器” 转移。对于一些劣质内容,魔镜团队通过规则来引导用户的行为、增加照片的信度。比如说,每次上传照片前,系统会询问是否为本人照片,而生成一个分值需要至少十个评价(遵循大数定律,参与表决的人越多,结果越接近实际情况)。魔镜从微小的层面上解决单张照片的存在感和反馈的问题,而后再向上建立对人的评价。他说:“我们用规则引导用户的行为,让这个刻度尽可能的公正、有效。”“魔镜的未来是一个更多元的图片社区,到站是颜值经济。”在魔镜的评分体系下,用户自然会根据颜值划分层次。“5 分的人和 5 分的人搭讪比较容易,和 9 分的人搭讪就会很难,也许会存在 90%的用户去给 10%的人点赞。靓男美女身边的追求者众多,更多的普通人无人问津,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但为什么会有美女嫁给外貌一般的男性?黄海均说:“外貌的劣势能靠其它方面的优势弥补,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权力、才华、性格等等,在网络社区中就是金钱。” 给跨层用户的交流设定门槛,也是魔镜 “降噪” 的手段之一。

在魔镜的产品观里,颜值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与低,而是一个更具体可感的结果——“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内最美”。当地理范围与某个实际地点相结合,自然会出现 “校园最美” 和 “商圈最美”,就像选美一样。《左耳》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当年PC 端的facejoking榜单第一的位置女主角,而对于魔镜来说,在不同层次的地域中都存在这种机会,其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黄海均说:“在魔镜,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颜值高的人拥有更多机会。”

全部评论:1

  • yayahello4

    2016-03-02 23:59

    深圳app研发团队,现在在找设计师合作,有兴趣可以加发邮件到:yayahello@ideacy.cn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