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期:【设计修辞】布坎南和20...

  • 经验类型规范/资料
  • 经验属性好文转载
  • 经验版权不使用原创授权
15658 0 3 2023-07-21

推荐理由:适合人群:设计师。阅读耗时:字数8502,约24.5分钟。这篇论文完整性特别强,裁剪不到之处多请海涵。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理查德·布坎南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提出设计修辞的构想,小R著名设计师黑川雅之则从设计实践的反思中形成设计修辞法。布坎南强调用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来贯通语言和实物,注重设计修辞的说服功能;而黑川雅之强调用表达感觉的概念来连接语言和实物,注重设计修辞的激发功能。后者的设计修辞思想,与小R修辞学家佐藤信夫的修辞哲学如出一辙。佐藤信夫的修辞哲学,是黑川雅之设计修辞法之谜的谜底。

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理查德·布坎南的两篇论文即《设计宣言:设计实践中的修辞、说服与说明》和《修辞学、人文主义与设计》,就已经把修辞学引入了设计研究领域。一位西方设计理论家提出的概念设想,在一位东方的设计大师这里得到了实现。布坎南的理论演绎与黑川雅之的实践反思,异曲同工地表达了从修辞角度理解设计的重要性。

布坎南称设计问题为“wicked problem”,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并得到广泛传播,但他提出的“设计修辞”的术语,却是和者寥寥。

佐藤信夫的修辞学理论,是理解黑川雅之“设计修辞法”的一把钥匙。自左至右分别为:黑川雅之《设计修辞法》,佐藤信夫《修辞感觉》,亚里士多德《设计修辞法》

一、“设计修辞”提法的根据:语言和实物的关联

布坎南认为:“如果要改变这种设计结果、设计方法与设计目的的混乱状态,使之清晰明了,就必须将设计界定为一门新的人文学科,承认在一切设计中都存在固有的修辞学维度。”在他看来,修辞学作为一种组织艺术、制造艺术,不仅存在于文学活动中,也存在于造物活动中。文学和造物都存在修辞问题。他说:“事实上修辞学思维的主题也对那些不使用文字、使用物质实体的制造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不仅把“设计作为修辞”,而且认为“修辞学是文学艺术中的设计”。这就彻底把修辞的领地从狭义的语言拓展到广义的语言即一切人工事物。

黑川雅之是在对自己设计实践作品中的概念进行归纳时,说:“《设计修辞法》不单纯是为了探寻什么,而是我在探寻作品中蕴含的关键词时,发现了这一设计概念。修辞之所以能被引入设计,就是因为语言和人工制品的内在关联,二者不但都是人们表达思想、创造世界的中介或手段,而且都是人类表达出来的思想和创造出来的世界。

二、布坎南的设计修辞思想:用传统修辞学的理论,贯通语言和实物

要了解语言、人工制品、艺术这三者与修辞学的内在联系,

首先,语言、人工制品都统一于艺术。在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古希腊文化中,语言和人工制品都属于人的“艺术”活动。

其次,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的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

布坎南正是从这一点开始为“设计修辞”立论的。他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生产科学,旨在认识由于运用不同生产材料、生产技术、生产形式与生产目的而产生的,一切技术与产品之间的差异,这种生产科学与每一种制造行为都密切相关。

布坎南心目中的设计修辞理论,从包豪斯到新包豪斯,再到乌尔姆设计学院,都没有意识到建立设计修辞学的必要性,只有到赫伯特·西蒙这里,所认识到的问题才和亚里士多德讨论的问题“惊人地相似”,这种相似性体现在都把创制活动理解为对可能事物的探究。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创作者)不是描述已有事物,而是描述可能事物。西蒙也发现,人工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前者探讨的是事物的可能性,而后者探讨的是事物的必然性。或者说,自然科学探讨事物是什么样的,而人工科学探讨事物应该是什么样。人工科学是一种新型知识,“新型知识自由交换的真正对象是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我们判断、决策、选择与创造的过程。”

布坎南认为,西蒙提出的“创造、判断、决策、选择”和传统修辞学的五项分类“构思、判断、谋篇(组织语言)、演讲技巧(针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选择恰当的文体叙述情节)”是相似的。布坎南是带着对传统修辞学的熟悉眼光在西蒙这里发现这种相似性的。而布坎南本来的设想,就是用传统的修辞学分类来辅助研究设计修辞学。他自己归纳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研究核心围绕的主题”,包括4个,即“构思与交流、判断与建构、制定决策与战略规划、评估与系统整合”,就是运用了传统修辞学的5项分类,只是不再把第5项“表达”单独列出,因为这一项在4个主题中都存在着。

三、黑川雅之的设计修辞思想:用表达感觉的概念,连接语言和实物。黑川雅之对设计修辞的立论,没有布坎南那么繁琐,他几乎是凭直观就把语言创作和实物创作统一起来,认定非“修辞”一词不足以表达这种创作。设计师在创作后会得到两个成果,一个是‘论文’,另一个则是‘作品’。论文是‘通过词汇语言而创作的作品’,而作品则是‘通过实物语言而创作的论文’。”因此,“无论哪一件设计成果,它都既是论文,也是作品。而论文也是作品,作品也是论文。这也是修辞法的原点。”这就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布坎南追溯到古希腊时发现的修辞法的原点。

那么,什么是修辞法呢?黑川雅之说:“修辞法是存在于论文和作品之间的概念。修辞法不像论文一样非常具有逻辑性,也不像作品一样拘泥于实物的形式。它虽然是一种语言,但却能够以具体的形状来展现作品和论文,起到了连接作品与论文的作用,是二者的桥梁。”这段话虽然表达清晰,但并不好懂,必须在理解黑川雅之设计修辞学的整体思路后才能明白其含义。这里举例来解释。

例如,他的设计修辞法的第一个概念是“模糊”。他在“模糊”一词下注明其含义:“多重价值交错并存,孕育价值矛盾共存的美学意识。纠结中彰显模糊魅力。”

他从小R文化的特点中阐释这一点:“小R文化具有独特的天资,它能够在包容多种文化的同时又使得各种文化相安无事地并存。而如何使得本来相互矛盾的各种文化集结于同一社会,小R人则是得心应手。[……] 小R社会中并存的各种文化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纠结。而多种价值观通过对立且共存方式孕育出的文化纠结也正是矛盾的魅力所在。[……]小R文化的多重性令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的意识也产生了多重结构,于是,便出现了日式房屋和西式房屋同存的居住方式、神道佛教和基督教共存的信仰、和服和西服的共存穿衣风格以及日式料理和西餐共存的饮食文化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感受这种矛盾。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地球上,我们很难始终保持一个纯粹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每一件事。在各种价值交错的社会上,人们通常拿捏好各种价值的尺度,同时又接受其他价值观的存在。而小R人这种允许价值观矛盾存在的意识自然而然地便升华为一种美学。”用什么样的修辞概念来表达这种美学呢,就用“模糊”吧!“模糊”实际上来自黑川雅之的感觉。他的这些描述并不能逻辑地推出“模糊”这一概念。因此说,“修辞法不像论文一样非常具有逻辑性”。

可以说,黑川雅之在《设计修辞法》中的50个修辞概念,都有这个特点,即“不像论文一样非常具有逻辑性,也不像作品一样拘泥于实物的形式”。这些概念,表达的是黑川雅之的感觉,将他的语言和设计作品连接起来了。

四、布坎南和黑川雅之对设计修辞的理解差异

如果说,布坎南的设计修辞研究旨在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寻找逻辑的话,那么黑川雅之的设计修辞法则是在激发感觉。这种差异非常重要,下面展开讨论一下。

布坎南理解的修辞学还是在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西方修辞学的传统当中,这表现在,他强调设计修辞的说服功能。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三卷中的前两卷主要研究演说中的说服方式,要以“合乎逻辑的论证”,“使真理和正义获得胜利”。这就通常所说的“雄辩术”。而《修辞学》的第三卷和《诗学》则是讨论文艺技巧,属于美言的艺术或“美辞术”。这样就形成了西方修辞学的两大视角,即逻辑技巧和艺术技巧。

布坎南的论文《设计宣言:设计实践中的修辞、说服与说明》,就是把设计视为“传播”媒介即“设计师和他们目标观众之间相互影响的中介”,就像演说者影响目标观众需要修辞那样,设计师也需要修辞,这两种修辞(演说的修辞和设计的修辞)就构成“一套统一的修辞理论”“被广泛的设计领域所急需”。

布坎南把设计修辞分为“产品修辞学”和“产品诗学”,“研究产品本身的是产品诗学,而产品修辞学研究的是产品如何表现理想的个人与公众生活的品质的观点与认识,两者是不同的。产品诗学与产品修辞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但是研究的逻辑顺序是从修辞学到诗学。”就是说,产品修辞学研究产品以什么样的观点“说服”社会(逻辑技巧),而产品诗学研究产品本身的造型语言魅力(艺术技巧)。

因此“研究的逻辑顺序是从修辞学到诗学”,也就是按照从产品的定义到产品的形态这一逻辑顺序进行研究。

布坎南建议设计师“不要简单地制造一件产品或物品,而要创造一种有力的说服。”设计修辞是为了说服,说服就要有论据,布坎南称之为“设计论据”。他总结了3方面的设计论据,称之为“设计论据的要素”,包括技术原理(这是设计说服的主心骨)、特征或气质(这是产品的语调,对说服力有微妙影响)、情感或激情(这也是有说服力的东西,能瓦解产品与使用者思维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认同和跟随)。

在黑川雅之这里,情形就不同了。他并不把设计视为传播、把设计修辞视为说服技巧。

他说:“设计作品的目的不是传达,而是‘告白和提问’”,因此,“修辞法不是传达信息的技巧,而是告白的技巧,也是提问的技巧。”所谓“告白”,其实就是独白,只管自己说,不求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也不求说服对方。至于“提问”,也只是抛出问题,不求对方回答。这不就是设计师的自说自话吗?这种思路,放在布坎南那里,简直是反修辞了。

但黑川雅之自有他的道理。他当然不否认设计是一种交流,但交流并非是要传播自己的信息并说服对方,而是要激活对方的感觉和创造力。他这样说:“所谓交流,并不是像传递物体一样将想要传递的物品递到接收方的手中,而是类似于对方接近正电荷以后,引导出他的负电荷,从而形成一种非连续的刺激。[……]与此相同,修辞法也无法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对方。交流的意义不在于传达信息,而在于给对方刺激,这种刺激还包含个体鲜明的性格。”他还说:“从外表上看似是作者通过作品向读者表达思想,但实际上却是读者根据自身的各种经历以及读取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因此,创作绝对不是‘被传递’,而是单纯地对读者进行刺激。甚至可以说,‘读者在进行创作’”。这就是说,设计师以自己“个体的鲜明性格”来激发受众“个体的鲜明性格”,我把自己的个性化感觉和思考放在作品中,不是要让你理解,更不是要说服你,而是刺激你,呼唤你自己的创造。

那么,这种修辞法是不是就导致传达的失败、设计师的意图根本得不到理解呢?

表面上看当然有可能这样,但从深层次上看,人性有普遍性,一个人深切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他作为人能感受到的东西,因而也是其他人可能感受到的东西。每个个体的鲜明性格,都是人类性格的一种表达。个性引起共鸣,就构成人类的共性。设计修辞就是要用个性的语言不断表达自己的感觉、在自言自语中宣告人类共性的新疆域。黑川雅之说:“语言具备一个有趣的特质,那就是模糊地、单纯地刺激对方的想象力,而设计修辞法的一个线索就是在设计所要表达的意义,或是与其接近的意义之处,对对方产生刺激并引起共鸣。修辞法以普遍性为目标,而这个概念也游走于最初时期物的特殊性以及人类DNA的隐形记忆的普遍性之间。”

五、黑川雅之修辞法的谜底: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理论

而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理论,正好提供了谜底。作为读者,我们甚至可以从这两位小R学者的修辞观中领悟到到小R设计文化的奥秘。佐藤信夫认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的两大功能即说服功能和艺术表现功能有个“重大遗漏”,就是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修辞不仅是逻辑技巧和艺术技巧,而且是帮助人们发现事物、形成认识的途径。佐藤信夫说:“本来不只是为了驳倒对方,也不是为了修饰词语,而正是为了尽可能地表达我们的认识才需要修辞技术的。”

佐藤信夫认为,一件事物的比喻有无限可能性,“从这些可能性中,作为认识的造型,挑选出一个或许在感觉上是‘最准确的’用语,这正是直喻的原理。有说服力的用语也好、艺术的用语也罢,终究无非都是感觉上准确的表现。”当然,作者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感觉而提出一个比喻,是作者的自由,而是否接受这个比喻,则是读者的自由了。一个陌生的比喻,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冒险。因此佐藤信夫说:“语言无非是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冒险”。但正是这种冒险,不断挖掘、拓展人类的感觉,不断激发感觉的共鸣,从而塑造出新的事物,创造出新的世界。修辞不是工具,而就是“本体”,没有修辞,人的世界就无法形成。这是西方传统的修辞理论没有认识到的。一个修辞的语言表达,就形成事物的一个造型。修辞就是靠着人的想象力,用一种语言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使这个东西成型。没有修辞,事物就没法成型。修辞表面上是把要表达的东西和表达出来的东西静态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要表达的东西在混沌中想要成型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比如,要表达从高处倾泻下来的水,人们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称这种水为“瀑布”。“瀑布”的修辞就是对这种水的一个“造型”。以后看到这种水,我们就可以认识它,说这是瀑布。认识就是从修辞开始的,修辞就是给事物的“造型”活动。

选择修辞的活动,并不单纯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活动。正是出于对修辞功能的这种新发现,佐藤信夫赞赏心理学家波多野完治的一段话并称之为“极其少见的正确意见”,那么,修辞的这种“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换言之,我们是如何发现、如何认识、如何造型的呢?回答是,靠感觉。修辞就是对感觉的不断表达。当已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某种感觉时,那就尝试寻找新的词语。人的感觉极为丰富,只有用修辞把人的感觉表达出来,才能形成人的生活世界。修辞越丰富,生活世界就越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活动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新的修辞,就是为生活世界提供新的发现,为新的生活世界造型。这就是佐藤信夫的思路。

佐藤信夫对修辞格的列举和论述,和黑川雅之对设计修辞法关键词的列举和论述,方式是非常相似的,即都是从(对语言/物的)感觉出发,用感觉之网打捞概念。在《修辞感觉》中,佐藤信夫阐述了七中最主要的修辞格,这些修辞格也是修辞学家历来关注的通常的修辞格,即直喻、隐喻、换喻、提喻、夸张、列叙、缓叙。而在《修辞认识》中,他立足于自己对语言的直接感觉,从西方古典文献中发现了八个修辞格,分别是:默说或中断、踌躇、转喻或侧写、对比、反义互饰和悖论、讽喻、反讽、暗示引用。这些修辞格人们关注的不多,佐藤信夫却从中发现了人类语言的哲学本质。当然,这八个修辞格的发现,只是个路标,并不是完结。正如肖书文教授所说:“由于感觉的细腻性和无限可能性,这些层次和辞格也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所以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佐藤无意于将所有层次的辞格一网打尽,他所列举的八个辞格只不过是一种提示,即指示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方向去探索语言本身的无限可能性。”再看黑川雅之,他在《设计修辞法》里列举了50个设计修辞法关键词,分别是:模糊,破灭,无序,偶然性,戏法,数学形态,两性兼有,素材感觉,身体感觉,记忆与梦想,生命体的触觉,恋物情结,手心的感觉,自然的模仿,灯光,转换,内涵丰富的极简主义,负创作,逆光,黑丝豆腐,原型,环境与物,素材的记忆,椭圆,球的碎片,性的记号,折叠,家具化,影,墙壁与梁柱,卍字,飘忽,From IN,螺旋,虚无,此处和彼处,风格,堆叠,构造,茎的黄金比,杂物,群落,颠倒,力量的视觉化,气场与间隙,特殊与普遍,圆环,土间、地面和家具,反转,内与外。这些词语纷然杂陈,有些是我们通用的设计思维概念如原型、风格、构造等,但大部分关键词都很难归类,诸多概念放在一起,像一个杂货铺。不过,每个概念都浸透在黑川雅之的感觉中,有他独特的体会和阐释。比如常见的“原型”概念,他的解释就和通常的不同:“原型这一修辞法强调的是被创造的感觉,并不是单纯地指代设计者去创造某物。即,保留工具原有的存在状态,抛去刻意创造而任由事物的形态自生,从而将事物的形态朝着某一存在形式进行引导。”我们就大体上理解了他的“原型”强调的“被创造的感觉”:设计师当然是在创造,但应当是在“被创造”——被“事物原本的样子”驱使着去创造,即“除去事物冗余的部分”,留下“原本的样子”,这也就是“任由事物的形态自生”。如果不是这样“被创造”,而是“去创造某物”,那就成了“刻意创造”,是应该抛去的。笔者曾在论述标志的数学美时说到:“当标志最终完成时,给人的感觉是,仿佛这个图形原本就存在的,只是隐藏在大自然的深处,如今被设计师发现了! 经历了千锤万凿,却达到浑然天成,这是标志设计令人着迷的境界。”这和黑川雅之对“原型”的感觉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修辞激起受众的不适应的感觉怎么办?这对佐藤信夫和黑川雅之来说,根本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恰恰是他们努力追求的效果。佐藤信夫说:“本来修辞就是为了寻求一种似乎稍微违反常识的作文规则的表现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带有违背语法的野心而出现的。这就是以打破极其无聊的平凡的表达方式(换言之,正常的表达方式)的框架而使对方出其不意的一种技术,是发送信息者使接受信息者感到吃惊的战术。”黑川雅之的说法是:“有时候,辜负人们心中的期待也会唤起人们内心的感动。这就是戏法。所谓创造,其意就在于推翻人们内心里的既有观念。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则是人们打碎自己内心的某一想法。而戏法则恰恰是通过破坏人们的想法,用出其不意等方式,打破人们内心既有的概念,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创造所带来的感动。事实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也是一种戏法。”戏法,是他的设计修辞法关键词之一。

佐藤信夫作为修辞哲学家,讲出了更进一步的道理:“更本质的理由则是语言的本性包含着虚假,而且,所谓语言,‘原本就是可以扯谎的东西’。这也是语言或符号的重要定义之一。自然的事实不是不说谎,而是说不了谎。”这样的道理,对那些认为修辞是巧言令色、要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人来说,不啻为警醒之言。佐藤信夫说:“不想方设法就办不成事情,这正是语言的一个宿命。”所谓语言的“想方设法”,就是运用修辞。同样,不想方设法就办不成事情,也是设计的一个宿命。设计就是在想方设法,设计修辞就是设计的宿命。更彻底地说,不想方设法就办不成事情,这正是人的一个宿命。人是会说(谎)话的动物,人是会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动物,人是会设计的动物,一句话,人是会修辞的动物。

黑川雅之说:“‘表现的东西’与‘被表现的东西’之间,有着一条鸿沟。而这也正是表现的趣味所在。”他的设计修辞法,就是在想方设法为这条鸿沟架起桥梁。佐藤信夫讲的修辞感觉,当然是立足于对语言的感觉。这种语言感觉的机制是,用语言表达(作者的)感觉,用语言激活(读者的)感觉。语言给感觉赋形,这就是语言感觉的创造性所在。肖书文教授说:“佐藤信夫在他的修辞学理论中开辟了一条立足于语言感觉的创造性去发现一切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隐秘根源的独特道路。”

可以说,黑川雅之就走在这条路上,或者说,他俩走到一块儿了。对此,可以说佐藤信夫早有预感。他对于修辞学向语言之外的其它领域的扩展应用,是抱有想望的。他说:“在语言表现世界中,修辞似乎常常是起着戏弄语法这一规则体系的作用,但我预感到并妄想着在不具有明确的语法规则的语言以外的符号表现世界中,倒是作为可代替语法的、沉默的规则体系而起作用的,其实正是修辞的机制。”如果把“语言”拓展为“语言和物”,佐藤信夫的修辞学思想就变成黑川雅之的设计修辞法了。用“语言和物”表达(创作者)的感觉,用“语言和物”激活(受众)的感觉。甚至,语言和物,在黑川雅之那里几乎是等价的,他说:“小说和诗歌与物的设计相同,也是语言形成的作品”,他把“物”理解为“全身感知的语言”,真是一语道破设计修辞法的玄机。他的50个设计修辞概念,既是对物的感觉的表达尝试,也是对语言的感觉的表达尝试。这里说“尝试”,并不是说黑川雅之的修辞概念不成熟,而是说修辞就是一种“尝试”,品尝一个感觉,试着去表达。说“尝试”还是温和了,应该说是“冒险”“突围”,才更能表达佐藤信夫设计修辞活动的精髓。实际上,佐藤信夫的这一理论,不仅对我们理解黑川雅之有用,而且对理解小R其他设计师乃至小R设计文化的总体特征,也是极为有用的。一位小R修辞哲学家的修辞观,与小R设计师的设计修辞观相一致,即使后者不是受前者的影响,仅是二者表现出的共性,也足以让我们勾勒出小R设计修辞观的某种轮廓。如果说,布坎南的设计修辞理论表征了西方设计修辞观,黑川雅之的设计修辞法表征了小R设计修辞观,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中国的设计修辞观该是什么样的。中西日设计修辞观比较,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了。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将另文专论。

读后感:

设计修辞其实就是设计,但添加一个修辞是有意义的,它为设计学打开了修辞学的视野,使设计学能够把修辞学园地里的丰富果实变为自己的营养。仔细读完全文或许中华帝国最欠缺的正是这个。有意义的设计。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0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