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如果你正在纠结“学什么”,或者总是处在“想学”的状态却迟迟未行动,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共勉~
为什么写这个主题?
前几天和一个之前团队的小伙伴约在咖啡店聊天,他说最近很焦虑,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想学C4D,想学演讲能力,想学策划提案,还想学插画巴拉巴拉,我听到了就觉得很好笑。为什么笑呢?因为前面那些是她半年前就想学的了,然后现在还是处于“想学”的状态。大家从这段日常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呢?可以尽情对号入座了。
满身技能横扫职场,大赚特赚可以算是我们这些设计宝(gou)子的美好愿景了,所以咱们啥都想学,一旦有个市场流行的技能,就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个技能,不然咱又能稳赚一笔。
我发现,其实作为设计师,咱们是很想去学习一些东西提升自己价值的,但很多时候缺乏一些方法,所以最近就想写这个主题,希望可以帮助各位上进的宝子们在学什么,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提供一些思路以及经验。
作为设计师到底该学什么?
设计师应该学什么?
如果用这个问题来问我,我会觉得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大到无法回答,因为现在作为设计师真的命苦到啥都要学,且不说专业知识、设计技法、设计的方法论这些作为设计师立足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设计师还需要会领导力,沟通能力,框架思维,文案策划,心理学,社会学,各种美学艺术以至于哲学各种…..所以这个时候你最应该要做的是先梳理,再规划,再学习。
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身边充斥着“996”“007”职场压榨;“35岁被离职了”“再不学习**;就等着被社会淘汰吧”的文章.....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各种信息中被动接收焦虑,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不加思考全盘接受,尼玛还怎么活,卷着活吗?所以我们面对众多信息的时候要学会筛选信息,学习亦如此。
庄子《养生主》里面有说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大致意思就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不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知识,需要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其次,敢于舍弃。为什么古人能留下来这么多充满智慧的经典,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爆炸性的信息影响自己的独立思考,古代人的智慧更贴近自然造化,是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观察,思考和总结。
所以要想清楚学什么,其实本质上就是筛选信息,那么,如何筛选呢?接下来我会根据自身经验从以下3点进行阐述,分别是:
1.明确个人目标。
2.个人能力评估。
3.得出学习方向。
1.明确个人目标:
先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筛选?目的其实是避免你做无用功,时间有限,你需要把时间精力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而不是看到什么就开始焦虑也要去学,所以我们在学习前期就得清楚自己的个人目标,基本概括为:职场目标(升职赚钱提升核心竞争力)或是人生目标(完善自我成为更理想的自己),如果长期目标暂时没办法规划,那就先规划短期,这一环节是需要花时间去尝试想清楚的,这个就是靶子,没有靶子,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呢?
2.个人能力评估:
梳理清楚个人目标了,接下来一步就是个人能力评估,思考达成个人目标,你需要什么能力?现在你拥有什么能力?缺乏什么能力?你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优势是否足以支撑不可替代性?是否需要强化?这些劣势的缺乏是否会绝对影响我的目标达成?是否需要改变?哪些是影响我现在的工作需要立即改变的?哪些可以长期改变?这些问题梳理一通,就可以大致了解目前重要且紧急需要学习的,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哪些是不需要学习的。
下图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书本资料总结的设计师能力评估模型,分别从设计基础,软件技能,综合通用三个方向进行框架参照:
举个例子:你的个人目标是在5年后成为设计总监。
那作为设计总监需要什么能力?专业上肯定需要基础理论扎实,软件技能可以不用样样精通,但是需要综合性强,然后再是创意思维,策划提案,品牌商业驱动,团队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协作能力,个人影响力等等,这里举例的能力是我的一些大致概括,想要更加明确的了解还可以定期去求职网站搜索职位信息,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相关能力匹;,也可以主动找身边有做设计总监级别的大佬多多交流学习;还可以通过站酷,UI中国等一些专业性的网站进行文章搜索。多方面收集信息,根据自身能力评估进行筛选分析。
3.得出学习方向:
经过这一系列梳理后,大家是不是会有一个明显的思维转变,会从“我想学”的思维转变成“我必须学”,因为“必须学”才可能是你真正现在需要学习的事情。
知道什么必须学的前提就是你要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必须明确你想通过你的学习达成什么目标,然后再去制定学习计划,这样一想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小脑瓜卷得明白了些呢?可以大大避免出现半年前就想学的,半年后还是“想学的”状态,进入“想学从未停止,行动从未开始”努力假象!
如何学习:
关于如何进行学习?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起床第一步拿出手机,一躺就是一整天?经常抱怨工作被压榨到没有学习时间?电脑桌前一坐开始下定决心今天必须给他干个一整天,然后摸摸手机,抓抓头发又是迷幻消失的一天。
其实这种想学却又不开始的状态正在慢慢消耗你的能量,降低专注能力,导致没有能力投入时间去做需要动脑的事情,然后你就更焦虑,越焦虑就越玩,陷入一种焦虑却不行动的恶性循环,说到底我们缺乏学习动力和专注能力。嗯哼,这一趴我主要想聊的是2点:1.提高动力,2.提高专注。
(能看到这里的宝子们,我相信你们已经是有一定专注能力的人了,给自己啪啪啪的鼓个掌接着看吧~)
1.提高动力
1)调整心态,转变思维:
“想学”变成“必须学”。就是前文说的先梳理,再规划,再学习,不要看到别人都在学,那我也要学,那可能只是你单纯想卷,不是真正想学,所以先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学,再进行规划学习。我真的很建议无关紧要的能不学就不学,可学可不学的事情大多也不需要去学,因为最后的结果可能仅仅是浪费时间。思考清楚之后必须学的咱就认认真正好好学,把学习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项目去做。
2)制定计划表:
一定要根据个人时间,按照OKR目标管理的形式定制计划表,设置目标,详情见下表案例:
(切记合理安排时间,信我,别把flag立得太高!)
说到制定计划表很多时候大家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的工作生活节奏飞速变化,详细的计划并没有什么作用,反正最后基本都是完不成。但其实制定规划的意义并不是定制规划本身,而是需要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这样你才能应对外部变化去进行复盘调整你的计划。因为这个世界你能控制的只有自身,外部因素往往是咱们控制不了的,所以你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去提醒你的话,大概率会比较混乱的。
“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刚出来工作时看的一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书名叫《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当时就是因为看到这么扎心的一句话去看了这本书,然后便干了一碗浓浓的毒鸡汤~
3)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之前多问自己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先了解整个学习内容框架,然后预想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帮我在目前工作中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当初的各种小疑问一个个被验证并且得以解决后,会使你获得过程中的成就感,你会发现被动的学习过程慢慢会变得想要主动探索。
4)设置激励愿景:
完成阶段性目标给自己想一个小小奖励,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想象完成这次学习项目后的奖励愿景,心想等这段时间过去,老子高低要潇洒一波!我记得之前由于工作原因自学完动效制作以及视频剪辑,完成后并且能应用到工作中了就跑去三亚玩了个周末,任务完成后的放松真的会感到无比轻松。
5)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与朋友分享的方式将学习成果分享出来,让学习成果可量化。
可以采用“费曼学习法”,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话,讲给志同道合的朋友听,从而获得有效的反馈,这样就可以优化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另外当你通过分享之后,收获了肯定和赞许,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有了进一步持续学习的动力。(我经常找那几个夸夸技能十级选手朋友分享~)
2.提高专注
1)控制玩手机时间:
必须承认我们没有进行学习的那些时间里,大部分都花在了新鲜又好玩的手机这玩意儿上了,是不是感觉每一个app都拼命的勾引着你,因为目的就是为了抢占你们的时间,从而达成他们的商业目的。如果你受此影响,建议强制性控制玩手机的时长,你要清楚少玩手机时间等于多学习的时间。
方式:
1、定时手机,让某些娱乐性软件玩到一定时间后便锁定住,不要再去打开。
2、学习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不轻易拿到的地方。
3、睡觉前把手机放客厅,可以大大提高你的睡眠质量,我经常会把蓝牙音响放在卧室,手机放在客厅充电,这样可以睡前听一些让人心静的纯音乐也不影响闹钟。
2)打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从古至今,很多案例都在告诉我们环境对于学习多么重要,孟母三迁就属于一个很好的典型,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迁居,最后定居在学校旁,也是因为在这里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由此可见,学习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是多么重要,个人推荐:图书馆/自习室/咖啡厅,因为真的在这里有很多来这学习办公的帅哥靓女,感觉和他们在一起,会不自觉的变得心静,专注起来,比如我这篇文章基本都是在图书馆完成的。(多次验证后,我已经不相信我在家会专注写作了,所以只要不强制用到台式电脑我都会去图书馆进行学习~)
3)听432HZ音乐:
“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频率与振动来思考。”是一位接近神的男人说的,他的名字叫尼古拉.特斯拉。由此可见声音具有很强的能量,有些实验中人发出一定的声音达到频率共振可以把玻璃杯震碎也能证明声音具有强大的能量。声音可以让你躁动也能使你安静,所以推荐在学习或者睡觉前听一些白噪音,佛教音乐,古典音乐,这些音乐大多属于432Hz的频率,基本我需要专注的时候都会听,会让你快速静下心来,(对432Hz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这里不过多赘述。)
以下是我经常学习以及睡前听的歌单~
4)劳逸结合,定时休息:
别为了学习给自己身体干趴了,得不偿失,没有什么比身心健康更重要!下面推荐几个休息的小心得:
1.番茄工作法:可以利用一些专注工具,培养自己时间紧迫感,专注一段时间,休息一小段时间,大脑需要适当放松,我这边推荐“专注清单”app。
2.项目阶段性休息:根据项目阶段的完结情况,过程中完成一个阶段性小目标后可以休息一下。
3.休息的时候做什么:
冥想:这里就推荐最简单的观呼吸,观察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慢的状态,亲身体会只需3-5分钟,好比给大脑做了一个SPA,可以跟着keep里面的冥想栏目练习。
运动:小小的运动,拉伸关节,可以清醒大脑,放松肌肉关节。
回个消息:浅浅的看下是否有消息回复,非必要不要碰手机,不要打开游戏,不要打开抖音等信息流式的资讯娱乐软件,这玩意儿会告诉你,什么叫“开始即是永不停止!”。
实在不知道干嘛可以走动走动,喝口水,放空下大脑,如果累了就趴个几分钟也行,目的就是为了放松下大脑以及放松下肌肉关节。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于设计师如何进行学习的观点以及思考,可概括为:
学什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弄清楚自己该学习什么的本质就是学会筛选信息,先梳理,再规划,再学习。三个步骤:1.明确个人目标,2.个人能力评估,3.得出学习方向。
如何学:
提高动力:1.把“想学”思维转变成“必须学”思维;2.制定计划表;3.带着问题去学习;4.设置激励愿景;5.分享学习成果。
提高专注:1.控制玩手机时间;2.打造适合学习的环境;3.听432Hz的纯音乐;4.劳逸结合,定时休息。
写到结尾,突然联想到最近身边总是会充斥的一些类似“摆烂”;“内卷”;“躺平”;“开心就好”之类的言论,甚至在有些人看来努力并没有什么用。但其实很简单,努力无非就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想要改变自己不算满意的现状而已;相反如果“躺平”足以让你发自内心的潇洒开心,那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活法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以前我总想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到现在我都觉得学习的过程就是孤独的,需要克制的,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的,那又怎样呢?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塑造更好的自己了,只是有时候结果并不如意,我坚信并不是努力本身的问题,而是努力的方法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纠结“学什么”,或者总是处在“想学”的状态却迟迟未行动,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共勉~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一下自己对于学习的心得以及努力,别光我一个人搁这bibi了~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