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如果现在问你,什么是设计思维?你可能会懵一下,心里觉得能讲的很多,但又不知道从何处讲起,最后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比如:设计就是要解决用户问题?或者,设计出的产品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用?等等,回答完自己也没底。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定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提问,一定会答得让对方直呼“专业”!
本文框架如下:
一、设计思维,包含哪些?
二、设计流程,包含哪些?
三、各环节实践方法与相关工具:
①理解项目背景
②痛点分析
③设计解决方案
④原型制作
⑤原型测试
⑥产品追踪
------------ 以下正文 --------------------
先看一张图,一个完整的设计思维体系,应该包含以下三部分:
三级台阶,从下往上看,下层是基础,基于下层,发展出上一层。
哪怕不收藏文章,也要保存这张图呀~
一、设计思维,包含哪些?
第一,以 “用户为中心 ”的思维原则。即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以“问题为导向 ”的思维原则。即定义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既要关注用户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商业目的所提出的问题;
第三,“伽利略式”的逻辑实证思维原则,即测试+迭代。
把三个思维原则归纳为一句话表述:目标明确,有理有据地开展系统性设计实践。这也是设计思维的本质。
二、设计流程,包含哪些?
基于上面说到的设计思维方式,落实到实践层面,可以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理解项目背景
第二步:了解用户需求
第三步:设计解决方案
第四步:测试解决方案
第五步:市场验证与迭代
并不是说这五个步骤/环节是唯一的、最好的设计流程,应该说,只要能符合和体现设计思维核心思维宗旨的设计流程,都是可以的。
你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诉求、团队成员的特征和习惯等实际条件,去发展变化这五个环节,变成六个环节,甚至七个环节的设计流程,都没问题。
比如,以 UI 设计为例,可以采用六个环节的设计流程:
①理解项目背景→②痛点分析→③设计解决方案→④原型制作→⑤原型测试→⑥产品追踪。
三、各环节实践方法与相关工具:
我们还是以 UI 设计的六个环节的设计流程为例,每个环节我都列举一些重要的方法或工具。(因为实在太多了,很难列全)
①理解项目背景
商业的本质,即整合资源,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在该过程中获取利润。从而,存在切实的目标用户,是任何商业诉求得以实现的前提。所以,确定目标用户是“理解项目背景”这一环节中的最核心问题。
理解用户的五个层面(从底层到表层):人性→目标→任务→痛点→需求。
确定人性方面,两种人格理论很重要:
第一个,马斯洛需求(人性动机)层次模型,将人类需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描述为七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二个,多重亚自我理论,如果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是衡量人性特征的纵轴,那么,多重亚自我理论就是横轴。
每个人的人格深处都潜藏着多种亚自我,如善良、邪恶、正义、嫉妒、博爱、骄傲、恬淡、躁动等等,不同情境中,不同的亚自我会被激活。另外,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会让某几种亚自我沉淀为人格特征的稳定元素。
目标、任务、痛点,这三个比较好理解,这里先略过。
需求方面,用户对产品的主要需求可归纳为四种:
可用需求、易用需求、审美需求、符号需求。
特别说一下符号需求,即产品能作为使用者身份的象征,对于界面设计而言,能提供的符号体验包括,品牌符号、经济身份的符号、时尚符号、品位符号。
确定目标用户的实践方法:
对于 UI 设计团队来说,通常会有一个需求方,要么是公司里启动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向需求方询问目标用户是谁:准备采访表格(包含用户关键信息、五个层面、其他必要信息),开放式访谈并记录,如果有的信息,甲方不能给到,就要结合现有产品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如果甲方能直接提供目标用户的相关信息(采访表格里的内容),那这一步可以跳过。
了解项目所能用到的技术支持,以及基于特定技术的市场趋势。
竞品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体验要素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体验价值评分、主观评价、SWOT分析、卡诺模型。
②痛点分析
痛点的概念:用户在达成任务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要么会降低用户达成任务目标的效率,要么会让用户最终无法达成目标。
痛点调研的基本思路:确定用户目标;观察用户达成目标的实践行为,以及该行为是否顺利;如果不顺利,找出原因,这就是痛点。
具体调研方法:用户画像、访谈、观察,和“5WHY”法(连续追问法)。
③设计解决方案
确定产品情境、功能与信息内容设计、信息架构与交互方式设计、界面布局与导航设计。
创建“易用”价值
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简单、布局遵循格式塔原理、建立防错机制、保持一致、操作反馈、告知操作状态。
创建“审美”价值
确定主题,将主题情感转译为形式化表现(主色调、视觉语言、设计元素、图片、创意)。
创建“符号”价值
设定符号体验的主题立意,形成情绪板,定义视觉、交互、功能风貌。
④原型制作
原型种类:可交互原型、纸模型原型、故事版原型、视频原型。
原型制作的原则:够用就行、用户中心原则。
⑤原型测试
原型测试流程:招募、设计测试内容、测试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报告。
原型测试方法:性能测试法、发声思考法、分析加实验法、认知走查法、回顾法。
⑥产品追踪
数据研究基本思路: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研究步骤: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案→建立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采集与观测→数据分析。
限于篇幅,只能列个大纲,如果有 UI 设计师对具体内容感兴趣,推荐看下《全流程界面设计》这本书,副标题是“学习界面设计应该看的「第一本书」”。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