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上篇说到关于情感化设计在品牌、IP、视觉层面的思考与应用,接上一篇,情感化设计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应用、产品方面的思考以及如何长久的和用户建立情感联系。上篇链接《情感化设计思考-上》
------------------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12.25-)是尼尔森·诺曼集团的联合创办人和灵魂人物,苹果公司先进技术组的副总裁,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情感设计》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本能水平的设计是指外观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即交互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人的思维设计)。清晰的阐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其设计理念给后辈带来很多启发。
缺省页内容的缺失会给用户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因此情感化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情感化设计的方式能够及时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引导用户。所以我们思考产品如果能作出一些基于场景的反馈,则会让用户感到非常有趣,进而加大对产品的使用以摸索出更多有趣的互动。于是有了下面的品牌+IP+情感化表达、应用的思考。
1、好的情感设计能够有效的抚慰用户的焦躁心情,减少用户的负面情绪。
2、能让用户的转移到当前操作上,避免用户因为情绪的不满而放弃操作。
缺省页面所有插图的设计在紧贴品牌调性的同时如何让用户“共情”?单一的情绪表达很难让用户产生共鸣,场景化的讲故事,却很容易代入人的情感。
要和用户共情,需调动用户的心,图形和文字要配合得相得益彰。诙谐幽默、有趣的事物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
相信用户在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焦虑的情感能够有所减少,看到有趣的场景故事也会会心一笑。
缺省页面风格要求统一、易识别,统一不仅体现在文案调性上,也表现在视觉样式、元素、设计规范的统一上。
文案分类:
陈述性口吻:网络已断开、网络不可用;
命令性口吻:快去关注吧、暂无更多,快去收藏吧;
趣味性口吻:网络被困在外太空,现在解决它;
其中陈述口吻和命令口吻最常见,这两种类型的文案优点是普适性、易懂、不容易出错,即使用户的年龄段跨度大、地域文化差异大,也能读懂文案要表达的含义。缺点是比较生硬,无趣。上图案例中主标题文案采用陈述式文案“网络不可用”是考虑到金融用户群体年龄跨度大,40-55 岁用户占据一定比例,这类人群对于新鲜事物/年轻化语言的理解度不高,且由于严谨的金融行业和产品特性沉稳的气质也不适用太浮夸、贱贱的语句。所以文案的情感化设计要分情况,根据 APP 用户群体特性、产品定位、调性而定。
其他部分缺省页设计:
目的
上面说的这些情感化的设计多聚焦在品牌、插画、app 视觉、微交互层面,依照诺曼的情感化的三个基本层次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理论来看,偏本能层比较多。本能层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点,但是从行为层面一款产品的有用、易用却是企业及产品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思考本能层和反思层才能为产品带去更多的价值、情感才能直击人心,从根源解决问题。
有用是一款产品最根本最基础的所在,脱离了用户场景和任务目的的页面都是耍流氓。在有用的前提下,如何让产品变得更易用、更好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提升产品效率、减少用户认知、记忆负担,以友好的、用户满意的方式,平衡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面,整体去思考情感化设计是我们的目标。举例:
效率是衡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设计如何通过良好的设计方案,协助产品为用户提升效率?这就需要考虑行为层,通过辅助用户提升办事效率,从而对产品产生积极的正向的情感。
当用户选择使用“账号密码登录”时,再经过一系列用户名/密码连续输入错误 2 次的情况后,会产生烦躁、挫败感,针对这种情形,常规的操作方式是点击忘记密码,验证手机号通过后,重置密码,然后记住新的密码再重新登录,这无疑又增加了用户的烦躁情绪和操作量。怎么能更快提高效率?用户要的是快速登录进去,而不是用什么方式登录进去。检测到 2 次输入错误,此时出现弹窗告知用户还可以用短信验证码快速完成登录。且系统自动记录手机号,减少用户操作量,一键发送验证码即可登录,大大提升效率。
在我的公告页面,为了避免用户错过重要公告通知(无法及时收到资金变动等重要消息),为用户保留“开启推送通知”功能,一键连接系统开启;减少用户常规开启的操作量同时防止因首次误操作未打开通知后,不知道如何开启推送通知的问题。
相比系统键盘,以上定制的 3 类键盘能够切实帮助用户提升效率、让产品更加易用,获得更佳的体验。
出借金额输入框默认条件为“1000 元起投,100 元递增”,在用户触发输入时,为了减少用户记忆负担,默认条件会显示在输入框下方,并当用户输入金额不满足条件时,标红提示用户当前不符合条件。当输入完成满足条件时,输入条件消失如右所示。
首页品宣区、下拉刷新、个人中心、账户设置等页面显示用户专属名字及问候语,Hi,志玲、Hi,欢迎来到新浪易融;就像是朋友间亲密的称呼,一下子拉近和用户的距离,增加用户对品牌的正向情感。
考虑到金融产品不像内容型产品,加载时内容会有肉眼可见的视觉变化,在下拉加载时,出现一句欢迎语“Hi,欢迎来到新浪易融”,一点点惊喜及对用户的关心,让原本枯燥的加载显得更有温度。 欢迎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刷新对应内容都不同,比如投资的技巧、须知的金融知识;让加载也变得温暖有趣。
经过用户访谈发现,用户对于投资前被风险测评打断比较抵触,而风险测评应监管要求又是在投资前必须要有的步骤,如何用情感化设计将枯燥的风险测评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减弱用户的负向情绪?我们将传统的问答改为模拟朋友间的聊天对话形式,就像为用户专门分配的理财管家,聊天中就完成了风险测评。
反馈结果页面,融入 IP 设计,特有的情形结合小融形象生动的动作告知用户当前状态,不仅让用户对品牌好感倍增也能够带给用户亲切温暖之感。关于其他品牌、反馈的相关思考在 《如何打造金融产品安全感》中也有提到,感兴趣可以看下。
动效设计在丰富情感方面有重要作用,经过精心设计的动效可以瞬间拉近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给用户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很大程度上减少枯燥乏味的负面情绪。当用户完成开户等操作时,奖励用户现金红包,通过钱袋撒金币的方式强化用户期待、放大用户愉悦的感受,形象的情感化设计让用户觉得有趣。好的设计往往是以小见大的,在细节处提现态度和情怀。好的体验也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细节组成的。动效情感化设计虽然在体验设计上算是比较小的方面,但是它却能够增加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降低对产品的理解认知。
至此,经过对品牌全新升级和 app 视觉、IP 设计、交互体验等全方位的设计后,我开始思考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的产品,究竟一款产品如何一直和用户建立情感维系?因为我们都知道用户是有生命周期的,获得新用户是有成本的,好不容易获得的用户如何长久和用户建立稳固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用户不要离开?如何利用情感化设计维系与用户的关系呢?
定期关怀客户、笼络客户、挽回客户,比如定期送一些小礼物给用户,用户生日时给用户发一些祝福信息,定期回访等都是能够有效促进用户关系维护的手段。那么如何利用“情感”因素维系用户关系呢?
首先,当我们需要去维系产品与用户的感情时,既要清楚了解与用户处于哪一个关系阶段,又要了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对应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
用新浪易融举例,将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分为五个阶段:获取期、提升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
特点:
情感目标:
给用户带去美观自然的视觉感受、带给用户愉悦感。
情感化策略:
本能层 (80%)+行为层 (20%)
举个例子:
大部分用户通过搜索第一眼接触到 app 是在应用市场中的产品介绍图,如上所示,产品的设计风格和质感能够通过视觉明确被感知,简约大气、美观清新的界面吸引用户建立初步的好印象。
界面截图和别具一格的 IP形象生动结合,每一处细节都给用户带来有趣的感觉。产品介绍图中视觉除了美感有趣,更传递了产品助力财富稳健增长、产品易用好用的特点。
特点:
情感目标:
提升积极性、给用户带去尊贵感、与众不同的差异。
情感化策略:
行为层 (70%)+本能层 (30%)
结合案例:
红包、卡券、积分、会员、生日福利、等级等激励方式都能够大大增加用户的积极性。这种想要尊贵、想要被区别对待、证明存在感、想专享的本我意识,反映出来的是人的一种被尊重的情感需求。在用户生日时,我们会赠送用生日红包,尽管我们都知道,生日只是机器记录的日期,但是用户依然会非常开心,这就是满足了本我意识的一种心理需要的方式。
还有很多设计思路,比如:回馈在平台投资最多的用户,给他送金条;生日时给用户回馈一个大红包;VIP 在活动抽奖时能够比别人多一次抽奖机会等;像常见的支付宝不同等级的用户,会员中心背景图片是不一样的。用户能够从中感受到因其身份区别而受到差异化对待。
特点:
情感目标:
情感化策略:
反思层 (60%)+行为层 (40%)
到了衰退期,基本上 APP 已经开始出现用户大面积流失的情况,想要对衰退期用户进行唤醒召回是非常困难的。给予用户关怀,比如消息推送、短信,比如“好久不见,还记得我吗?*****”唤起用户回忆。用户回流后给予用户新的红包;用户流失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对当前业务不感兴趣,新项目或者新活动的推送也能够召回一部分用户;这个阶段企业也需要去关注兴趣转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以上基于诺曼传达的理念,都要基于用户背后真正的情感诉求,平衡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面,整体去思考情感化设计,事实证明,用户的任何实际感受都包含这三个层面。
让情感重新被发现,注重用户情感诉求,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情感;让设计从协同到驱动,设计视角更加开阔、打造出更温暖的产品,需要咱们一起努力。
|
|
|
以上
2020 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书籍:
《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 (美) 唐纳德·A·诺曼
《Don't Make Me Think》 (美) 史蒂芬·克鲁格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