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为什么让人上瘾?

  • 经验类型经验/观点
  • 经验属性原创文章
  • 经验版权不使用原创授权
7931 3 30 2020-06-21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沉迷于蚂蚁森林,沉迷到什么地步呢,先来跟大家细讲。

我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一定要打开支付宝,刷新自己的步数能让自己第二天能多收一点能量;

第二天早上会专门设置一个闹钟(没错,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也不是闹钟,而是蚂蚁森林),我清楚记得我的能量每天早上7:02成熟,所以我每天早上会设置一个7:01的闹钟,轻松克服成年人晚睡早醒的疲惫,起来收自己的能量,并且开启自己每天半小时的偷能量之路,完成一系列动作之后,便可以安心的继续睡觉,睡到八点再起床。好的,八点只是闹钟,这个时候我并不能克服成年人晚睡早醒的疲惫了,带着即将上班的疲惫赖床至8:20再起床。

其实之前微信支付对我而言是更习惯的支持方式,因为使用微信的频率更高,所以会习惯性的使用微信支付。但是自从支付宝支付也能生产能量之后,我开始改变了支付习惯,没错,就是为了这卑微的5g流量。攻略了所有可以产生的能量的方式,之后购买电影票,火车票,都会下意识用支付宝旗下的产品。

是什么让我对蚂蚁森林如此上瘾呢?仅仅是最后种下的那一棵棵树吗?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著名学者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亚当 · 阿尔特(Adam Alter)关于行为上瘾的著作《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他列举了六项行为上瘾的构成要素,分别是:

  1. 诱人的目标
  2. 无法抵挡且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
  3. 渐进改善的感觉
  4. 越来越困难的任务
  5. 需要解决却暂未解决的紧张感
  6. 强大的社会联系

接下来将会从这六个方面分析蚂蚁森林为什么让人上瘾。


1.诱人的目标:

蚂蚁森林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倡导低碳生活,将用户的低碳行为转化为绿色能量,并且最终以环保公益的形式-在显示生活中种下一棵树实现。蚂蚁森林的核心是做公益,用户的目标也是做公益,这个目标同时还具有使命感与荣誉感。

公益对于大家来说,具有一种使命感。其实很多的人都有一颗想要做公益的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到别人,做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事,做对地球有意义的事。但是苦于自己能力有限等因素,也不能像一些公益人士,一直致力于公益。但是蚂蚁森林的出现,让我觉得,我好像可以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为地球,为这个世界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

蚂蚁森林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日常的一些小小的低碳行为,来帮助大家实现自己的公益梦,给用户带来荣誉感与成就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信任感。从前乞讨还不存在欺骗行为的时候,人们似乎都会为之动容,捐赠一些爱心。但后来爆出来越来越多的虚假乞讨,人们慢慢对于这些公益都会有担心。怕只是利用人们的爱心,骗取人们的信任这样。但支付宝有着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深得大家信任,包括会放出真实种下的树的资料,所以大家对蚂蚁森林也是比较信任的。


2.无法抵挡且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

这个要素在蚂蚁森林里,最强烈的体现,在于用户偷取他人能量时,偷取到能量的满足感,而偷取能量时,偷取到的能量多少又是随机的。蚂蚁森林一次能量,最多只能被偷走一半,比如别人一次能量为296g,运气好的时候,能一次偷走70、80g甚至更多,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你是第一个偷取的,可能都只有1g,那个时候你是最失望的,但本身偷取到能量就是一个积极的反馈,所以偷到能量太少,也并不会让你有挫败感,只是没那么满足。反而这种随机的机制,能让你有种无法预知的期待,超出期望时,能感到特别满足,低于期望时,也能接受,因为对你来说,都是得到了能量。


还有一点,虽然产生能量与低碳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规则,比如步行产生的能量,一般早上七点到七点半之间,每个人是固定的,但各个用户之间存在差异;而其他,比如买票、付款一般在24小时之后。这样的机制,也会存在一种对于他人能量成熟时间无法预知的情况,当自己没有能量的时候,进入蚂蚁森林可能也能偷到其他好友的能量,用户可能时不时想起来就会去看看有没有能量可以偷(好的,我就是这样的)。这样,可以提升用户使用蚂蚁森林的频率与时长,对于产品数据提升也是有很大正向意义的。


3.渐进改善的感觉:

这样应该很好理解,毕竟能量是逐步增长的。

蚂蚁森林会统计你总共的能量、环保证书数量,这两个都是一个一定增长的数据。共的能量是收取能量就去增长,属于可持续增加的数据。环保证书对应的是你种下的树或保护地的数量,这个需要用一定的能量值兑换,是比较缓慢的增加。当然还有当前的能量和今日共获得能量,当前能量也是逐步上升的数据,今日共获得则聚焦更细节,可以更直观的让用户看到今日获得的能量值,可以鼓励用户更勤奋,坚持获取更多能量。

这些数据都可以给用户渐进改善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可以带给用户成就感、进步感与满足感,鼓励用户继续加油!


还有产品本身的渐进改善的状态,我记得起初只有一种树-梭梭树,到后来越来越多:柠条、沙棘、沙柳、花棒、红柳、侧柏、油松、樟子松、胡杨以及保护地,树的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产品逐渐改善的状态,也会让用户有更多的热情。


4.越来越困难的任务:

人们总是喜欢挑战难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越难的任务,越能激发用户完成任务的冲劲,并且当用户对一个任务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之后,便很难去放弃。


最开始的时候,只有梭梭树,梭梭树需要17900g能量兑换,我那时候,大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种了第一颗树。然后很受鼓舞,仅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种了第二颗树。这时其实对我来说,梭梭树已经不足够有吸引力了。

这时候出来了很多新的树,啥树都有,就刚刚上面列举的那样。而我印象里最深的,是胡杨,需要215680g能量,12颗梭梭树才能种一棵树。当时我脑子里全是小学还是初中那首散文诗《胡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种着一排胡杨(好的,画面是从电视上看的),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要有一颗胡杨!

然而,胡杨太难种了,而且后面出来越来越多的种类,我的梦想已经不再是种一棵胡杨了,而是每一种树都要种一颗胡杨那么简单了。所以能量拿去种了一些能量少的又没有的树。再加上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换了支付宝账号,没太有精力管理两个账号。胡杨梦暂时搁置了。但,我的蚂蚁森林梦还是每一棵树都想种一棵!


这里分享我朋友的胡杨故事,后来不是有了合种功能,种树门槛逐渐降低,种树难度也在降低。我朋友跟他前男友约定了一起种一棵胡杨,结果,胡杨还没种就分手了。但是为了当初的胡杨梦,分手后两人每天也仍然在坚持合种胡杨。这大概就是一颗胡杨的力量吧~


5.需要解决却暂未解决的紧张感

这一点可以在排行榜和偷能量机制上体现。

蚂蚁森林里有一个总排行榜,是所有好友能量值的排行榜。排行榜能激发用户的竞争心态,从而提高参与度。

我最优秀的时候是在第一名,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加了我,能量比我多好多,我一下子从冠军跌倒了亚军,并且后面也有好友增加速度很快。让我格外有危机感,那段时间,我格外的努力,每天进入蚂蚁森林频率都变高了~人很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


偷能量机制带来的紧张感:这个就如我最开始讲的那样,每天都会定闹钟收能量,生怕自己的能量被偷走。蚂蚁森林里,自己的能量以及好友的能量成熟期前一小时就会开始倒计时,就是在制造这种游戏的紧张感。


6.强大的社会关系

无应用不社交。也就是说没有应用是不和社交建立关系和挂钩的。

在蚂蚁森林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与好友之间的互动。其实前面也有讲到,对于蚂蚁森林玩家来说,我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一是自己产生,二是偷取好友能量。事实上,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于偷取好友能量,想要实现快速增加,也加更多的好友,更勤奋的偷更多的能量。

蚂蚁森林也在不断的强化社交方式,最开始可能简单的偷取能量的功能,到后来,可以浇水、帮忙收取能量、回赠、回踩,发消息、发弹幕互动。

可以看出,一个产品要成功,也势必离不开社会关系。应该说,需要强大的社会关系支撑。


以上,便是结合自己沉迷于蚂蚁森林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对于蚂蚁森林上瘾模式的理解。

蚂蚁森林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产品,之前看过一篇蚂蚁森林产品经理的文章,很可爱的产品经理,讲了一些自己和蚂蚁森林的小故事。我始终记得那一句“我们的价值,不就是要把不靠谱的东西变成靠谱嘛”。当初谁能想得到自己能靠自己再普通不过的行为,真的能种下一棵树,为这个地球做一点点的贡献。每个人参与项目的人,都成为了公益人,人生也似乎有了更多的价值。蚂蚁森林似乎还在改变着用户的生活习惯,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我有朋友,会为了能量每天坚持跑步,不再打车,改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很喜欢蚂蚁森林,希望一直都好。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3

  • 小飞侠虾夏

    2020-07-01 11:11

    仿佛看到老婆每天在偷菜的感觉

  • 是菠萝呀

    2020-06-22 19:42

    @菠萝果冻: 哈哈哈哈哈哈 为了种树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紧张 但种下树那一刻真的超级开心了

  • 菠萝果冻

    2020-06-22 15:31

    写的真好,而且言语幽默,仿佛看到了自己每天收能量偷能量的样子,哈哈哈哈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