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这篇文章在嘈杂的环境中写的,可能写着写着就发散思维了吧。可能我以后也会经常写一点关于设计的思考。
这篇文章在嘈杂的环境中写的,可能写着写着就发散思维了吧。可能我以后也会经常写一点关于设计的思考。
昨晚,在twitter上看到不少人在吐槽 WeChat 改的好丑,我就说为什么我还没有新版本推送呢?结果他们是美区的。今天早上我刷新了一下 App Store ,也有新版本了,版本描述倒是没说什么亮点或者革新。
我就更新了,不过可惜的是更新之前没有对旧版本截图,所以接下来的截图都是新版的,没办法做对比了。
张小龙说过,微信的定位是个工具,现在来看,它在某些层面上做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被绑架了,甚至资讯、阅读、游戏、生意也都在这上面进行。那么它在张小龙或者说在腾讯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工具呢?封杀竞争对手、硬推广自己的产品,作为一个工具,还不够纯,其背后还是看到利益倾向。这个不多作评论吧,反正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当然,我的订阅者们肯定能意识到。
2017年,都开始做轻量化,代码轻量化、视觉轻量化、交互扁平化。以前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微信还在抱着那个黑色的导航条不放。直到最近一次改版,首先拿朋友圈首页开了刀,得到了身边朋友们的一片夸奖,一时间种种议论“轻视觉、重交互”“内容才是主体”“减少界面本身对用户的干扰”这种东西都体现在了朋友圈首页上面。
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终于把刀伸向了其他页面,它变得更像是一个工具,和操作系统更接近的无特征,朋友圈早上一片赞扬,与 Twitter 上面的评论大相径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同的群体对此有这么不同的看法。
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不能一刀切的否定也不能一刀切的肯定,它这次改版有好有坏,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
去除黑色头部
看似简单的头部改色,其实对于一款这种用户数量级别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动,用户早已习惯它的样子,每天看无数眼,而在某一天更新后,它变了,那个黑色的头不见了,变成了和iOS系统其他页面的头部很像了。当然,微信的特征还没有完全消失,下面还有一些4个菜单图标呢,说起图标,颜色变淡了,可能是头部变淡后,原本的主色会过于突兀吧,因此调整了色彩的对比度。
首页右上角原本的加号现在变细了,加了一个圆圈,显得更加圆润、无害,但是轻触它之后,弹出的还是那个熟悉的深色背景的“发起群聊、添加朋友、扫一扫、收付款”列表(你倒是也改了呀!)。
初次启动的小花花
我记得好像是4.0版本的时候,微信重构了一次,安装完之后,放了黑色背景火焰燃烧纸张的视频,背景是崔健的歌,表达自己涅槃重生。这次又做了一个视频,目测是一个视频的往复循环播放外加一个剪辑的恰好听不出接缝的a-b段落重复音频,有人解析这个小花花(波斯菊)很带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你是腾讯嘛~你这样做总有你的道理,确实,如果一个普通设计师在一个app上丢一个写诗的花,下面放一个普通的按钮,你的用户肯定会觉得不够炫酷,反正就出现一次,过去了就过去吧。
更简洁的UI
打开好友的个人资料页,你会发现,这玩意简直就是一个原型图嘛~,按钮变成了列表项,图标和文字在一起不管不顾的居中对齐。
打开“发现”“我”,你会发现这个页面变得稀疏了,就像头发逐渐稀少的我,嗯,它成熟了(果然写到这里开始画风一变开始吐槽)。图标同样变得很纤细,列表行高不再遵循iOS的标准数值,我没有去精确的测量,但是目测肯定是变高了不少(maybe 56pt?)
制作自己的自拍表情
之前看到有朋友在微信里发自己真人秀动图表情,估计是第三方工具做的,现在,打开表情面板可以发现你现在能自己做表情了,同样也带有抠背景的功能,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如果功能做的不错,估计第三方又没活路了。
微视的硬嵌入
大概是最近6系列的3个版本,当你发朋友圈的时候,让你选择“拍摄”“从相册中选择”之外,还有一个“微视”下面附带两个小字“推广”,反正我现在连抖音都不看了,会看你的微视?估计是腾讯发现点了这个菜单之后,会需要到应用商店下载,转化成功率非常低,所以在7.0版本中,我发现了它变了一个形式存在于微信当中,深藏功与名。
首先,“我”右上角的那个相机图标,真的不是发朋友圈的(如果是我们用两个相机图标在不同界面的同样位置,然后触发不同的功能,肯定会被骂死。),想发朋友圈还是要去原来的地方发,这个地方的视频发出去之后,就占据了“我”头部原来的背景,还下拉播放还可以点泡泡,我还不知道这个视频,你的朋友会在什么地方看到,不过自己倒是可以看到,位置在“我-相册-时刻视频”。
好像在有些群聊里的右上角能看到别人传的视频,我估计可能是微视或者“时刻视频”。
另外,公众号文章右下角原本的“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好看”,你点了这个好看,你的朋友就会在“发现-看一看-好看”发现你“推广”了这篇文章,其实这是一个习惯的改变,你认为作者写的好,就帮助他推广,以后可以省了“转发到朋友圈”这一步操作了。但是也强迫性的让你的朋友知道了你都在看什么,这就逼着你用的别方式来对作者表达赞意,可以是打赏或者留言支持。
作为我们能做什么?是不是还会对着需求、产品说“你看,人家微信就是这样做的啊,我们也应该这样做”?
或顺应潮流、或引领潮流,作为微信,它的群体庞大和产品定位不允许它在短时间内做大的改变尝试,所以坚持你该坚持的,做你认为是潮流的。
微信关注“xuesketch”了解更多我的文章。
希望能赞赏我一份早餐钱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