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Neumorphism / soft ui 新拟态也有人叫同化、软UI,这种风格是什么?是接下来的趋势吗?
Neumorphism / soft ui(新拟态也有人叫同化、软UI)是什么?在前一段时间,大家即使没有看过,但是应该也听到过一些关于这种新风格的介绍,或者是在某某趋势中有类似作品的出现,不太了解或者一看而过。简单的介绍一下,标题并非判断结果,而是希望同大家一起探寻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这种风格是否会是接下来的新趋势...
起因是源于2019年11月5日,来自乌克兰的设计师 Alexander Plyuto 在追波和ins上发布了下图的一张作品,作者说明信息: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在移动界面设计中,投影的形式发展的更好的话,那将来的界面将会是什么样的,这是我的愿景。”
Dribbble-Alexander Plyuto的作品
目前作品在追波平台收获赞量4000+,浏览量23W+,一路飙升至追波2019年pop排行第一热门的作品,同时在ins上的传播也是异常的火爆,获得很多设计的喜欢,评论顿时炸开了锅,其中有设计师称呼这种风格为“Neumorphism 新拟态”或者“Soft UI 软UI”,于是这种叫法慢慢传开,可能并不准确。
为什么这个风格会火?你怎么认为?
先抛开作品发布的平台带来的热度,很多设计师认为这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趋势,随处可见的C4D的轻质感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方向的使用,IOS13更新后的部分抛弃了纯扁平,重拾了3D的感觉。它会火的主要还是在视觉上,这种风格刚一出现,它是非常新颖的,在长达半年的几乎高度一致的风格下,它是新的尝试,让人憧憬的方向。
能有不断创新的设计师带给我们不同的设计风格,首先需要感谢,其次再去以个人的视角看待它。那么多风格的作品,那么拟态就变成趋势了?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继续探讨(我们先把代码实现等话题放在文章最后讨论)。
带着疑问,仔细看一下上面的作品,第一眼看有点像早期的写实风格(如下图),接近真实感,有强烈的质感和空间感......但是不同的是也带了一点当前依旧流行的多彩模糊阴影的感觉。我们试着去找一下这种风格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风格的一些基本特点:
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 —— 临摹它!
这种表现方式,其实并不难,去阅读了几乎全部相关的资料,也去查阅了作者相关的介绍和说明,试着去了解一下这种风格。首先我们先以按钮为例,请看下图:
这三个图标,你更愿意点哪一个?
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三种也是相对比较流行的表现方式,我们分别从常规的顶部视角和侧面视角去观察它们:
可能这时候有人会有疑惑,单独看这一个按钮不是很有对比性,尤其是在视觉上体现的也不明显。所以我们简单绘制了一些卡片试试在作为信息承载的时候,这种风格的效果如何,同时也去将不同的样式融合,看看脱离背景的约束,局部是否可用与协调。
我们可以从上图看出,当这种风格用做内容承载时候,不管是文字图片按钮或者图标,仅仅在用做卡片的时候,效果还是蛮好的,它同前面两种风格一样,仍然可以清晰的区别内容层次、间距等,但是亲测如果大面积使用,页面会变的更加复杂,整体的层级较难清晰划分,那么局部使用效果如何?
局部使用在某种特定的场景是可以用的,如下图的计算器界面。在的卡片、按钮、进度条等样式下也能得以很好的展现。但是它比起投影卡片,除了视觉上,点击感、移动效果......差了很多。
看的这里,大家应该会有一个自我评定标准,这应该(目前)不会是一个大趋势,至少明年不会,虽然这种风格很受人喜欢,但是这种风格还存在很多弊端:
实现问题,其实现实难度到还真不难,话筒交给你们......
所以这种风格就凉了吗?
这种风格其实在某些局部地方还是可以使用的,小面积的和其他风格进行混合使用。无数的可能性需要大家去做更多的尝试和创新。通过对趋势的了解,结合我们认知范围内正确的组合和排列,说不定会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船新版本”。
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思考和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不能不考虑实现问题,但是我们更需要顺应趋势,不管这个趋势能火多久,在将来能否得到应用,只有不断的探索更多更新的东西,设计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动起手来吧~
下面还是简单的分享一下实现的方法,并分享一下相关的源文件与作者的源文件供大家学习交流哦!
凸起部分:
第一步:确定配色,最好是浅色或者是深色,选取高光色和投影色(非同色系的不同组合大家可以多去尝试)
第二部:创建对象,更加适合圆角的对象,可以是纯色,或者轻微的渐变效果也更好
第三部:添加投影,投最好是X和Y轴的位移是一致的,至于角度,大家自由发挥吧,这里建议亮色投影和深色投影分别复制一份制作,如果是在同一图层上做,交界处效果不理想,更模糊。
凹陷部分:
步骤几乎一致,投影换成内阴影做对角线的深浅添加可以。
这里说一下,凹陷部分完全按照这种风格去实现,显示效果其实不好,作者包括其他设计师都在这里做了优化,优化后的实现方式上已经不属于这个风格了,因为最后的实现效果,侧面观察它已经是脱离背景的,如果融合背景也可以,只是边界会更加模糊,所以仔细观察作品,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是如何处理的:其实就是添加一个边框,再让投影充当浅色高光。
最后希望大家能时刻洞察每一种可能的趋势,即将兴起的趋势,不断的去尝试与创新。评论分享给大家一个快速生成Soft UI的网站。
附件提取:文章封面源文件、文中测试源文件、作者源文件(仅供学习交流用)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感觉某些信息量不是很大或者说很需要这种简洁舒适的质感的风格的APP可以尝试。看到上面的一些软UI的小卡片感觉很舒适,而且我觉得这并不是我对扁平化审美疲劳造成的。希望能有一天在市场上看到它!
这种风格视觉上借助于质感和扁平之间的凸起遮挡关系呈现最终效果,如果在同一个显示设备上那么画面是完美的,既体现了物体的层级,又表述了点击前及点击后的视效差异,触碰更有计时赶,目前很多设备的屏幕质量和色域并不是一个水平段,那么就导致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异会很大,未来希望硬件上能统一化,这样对设计的研究方向不需要占用更大的时间考虑这个部分。
总体来说这种风格很棒,希望是下一个流行趋势
一直有关注这种风格,很喜欢,不知道实际中哪款应用会率先吃螃蟹。另外附一下第一张图的源文件,大家可以研究下,https://www.figma.com/file/J1uPSOY5k577mDpSfGFven/Skeuomorph-Small-Style-Guide?node-id=0%3A1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