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操作效率悖论:B端表格设计背后的...

  • 经验类型经验/观点
  • 经验属性原创文章
  • 经验版权署名
362 0 1 2024-10-15

设计背景简述:这是一份简单的表格,其视觉呈现亟需设计师的优化升级。初览此图,我深感其美观性尚有提升空间,而单纯的视觉美化似乎难以充分展现设计师的专业价值。

面对这份设计需求,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念头闪过:是否可以考虑去除勾选框,直接在状态栏中修改状态?带着这个设想,我立即与产品进行了沟通,却遗憾地遭到了拒绝。产品的理由是,直接修改状态会剥夺批量操作的功能,从而降低操作效率。这一逻辑严谨无懈,让我一时难以反驳。到工作岗位,我继续深入思考。为何必须保留批量操作功能?批量操作真的能提高操作效率吗?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我对操作路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批量操作场景下:

• 处理单个任务:需勾选1次并标记为已完成/未完成1次,共需点击2次。

• 处理多个任务:需勾选n次并标记为已完成/未完成1次,共需点击n+1次。

• 全选操作:需勾选全选1次并标记为已完成/未完成1次,共需点击2次。

相比之下,在单个操作场景下:

• 处理单个任务:仅需点击1次。

• 处理多个任务:需点击n次。

• 若添加全选功能:点击1次即可全部标记为已完成/未完成。

这一分析让我惊讶地发现,在多数情况下,批量操作竟然比单个操作还要多出一个步骤。我险些被产品的初步设定所误导!“批量操作能提高效率”这一看似理所当然的常识,在脱离具体业务场景后竟成了一个伪命题。

当我将这一分析过程向需求方阐述时,他们表示了高度的认同。最终,确定的优化方案如下:在这个项目中,产品虽然最初提出的是美化需求,但真正亟待解决的是操作逻辑的优化问题。通过敏锐地感知问题、提出质疑,并经过严谨的分析验证,我们得以挖掘出产品背后的真实需求。这不仅帮助产品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也实现了设计师价值的最大化。这一过程充分证明了,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0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