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期-[设计访谈]朱一冰访谈【...

  • 经验类型规范/资料
  • 经验属性好文转载
  • 经验版权不使用原创授权
4439 0 1 2022-09-16

推荐:本文带你看看中外公司的差距,毋庸置疑的是近些年差距越来越小了。总体全文读完感觉就是一个词尊重,对设计师的尊重,对设计产品的尊重。交叉学科型人才越来越得到走俏。也就是复合型人才。

Q 您觉得中国和美国科技企业的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发展有什么差异?

从小W自身来看,无论在小W中国还是小W总部,所有的设计团队都共用一致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原则,差异很小。通过和国内互联网公司同行的交流和对国内产品的观察,我认为中国的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发展有很多优势:快速迭代的产品,丰富多样的市场,资本资源的支持,这些让整个行业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对比来看,美国的巨头公司会花更多的资源在基础设计语言的研究和建设上。比如小W每隔几年就会推出新的设计语言,以及 Google的Material,都是企业持续投入设计基础研究的成果。这些产出是平台级产品的商业需求,也在客观上引领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人才方面,美国高校在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积累了更多经验,交叉学科的成熟度也很高。美国顶尖的商学院和科技综合大学都设有设计相关的课程和 program,这也让更多专科人才有机会在交叉学科深造学习。

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而言,美国的团队非常注重人文关怀,强调文化建设。建立多元多背景的团队文化是在美国做设计管理的挑战。如何协调团队作战能力和每个个体的长期成长,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是衡量管理的重要指标。

Q 您认为近几年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在美国科技企业内部角色上有什么变化?

A 每个定义背后是对设计团队职能的期望,也给设计师的工作范畴和影响力带来了局限。设计职能的被定义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计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成功的设计团队通常能结合自身业务的需求,在策略层和执行层两个方面输出价值。在策略层输出行业趋势,洞察市场的用户研究,输出产品策略,产品设计方向,和前瞻性的概念设计。这类设计工作类似于像 Frog、IDEO 等世界领先的设计咨询公司,从传统的交付设计解决方案扩展到输出商业分析,输出产品和用户体验策略。而在执行层,持续地与产品和开发团队协作,完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小W经历了由线形的分工合作模式到网状的设计协作模式。过去设计师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交互、视觉、动效等职务通过流水线的结构组织起来。而现在绝大多数的设计团队都会由 T 型人才构成。设计师的 title 不再强调技能,而是强调价值。目前大多数的设计师都统称为产品设计师,意在强调要对整体产品体验负责。团队架构也更扁平,强调资源的模块化再利用,比如很多产品组共享统一的设计系统和资源库,类似 Figma 的设计工具也加速了设计规范化和设计系统的统筹协调。

另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品牌部门、数字艺术、商业团队、销售部门和用户体验团队的交叉。强调打通外部品牌到内部产品体验的一致性。过去品牌和广告部门与产品开发团队交集很弱,但近几年小W制作的非常前卫的 product films 就是 Office 产品设计团队和市场品牌团队合作的成果。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功能界面,还要延展到产品宣传、产品沟通、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多个环节。

麦肯锡一份报告中采访了顶级企业对设计部门的期望,其中 analytical leadership 排第一,科技企业渴求有远见的用户体验策略家和设计领导者。第二是 cross-functional talent,是对交叉学科设计人才的需求。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0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