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总结的三种思维能力

  • 经验类型经验/观点
  • 经验属性原创文章
  • 经验版权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5604 1 7 2018-11-27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



前言


我个人把知识分为两类:「专业化知识」和「通用化知识」。


专业化,立命之本,自然不用多说,多数人绝大部分所关注和提升的也是这一块。


通用化知识,简单理解就是不具体细分人群的知识,例如: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体能素质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挫折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等等。


通用化知识可以说是职业化上升通道中非常重要的素养,同样,也是打开专业深度的潜藏秘钥。


于我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专业技能,则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没有通用能力,则会限制自己走的更远。


其中思维能力,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伴随其人的一生,但往往又和年龄无绝对的关系,其真正决定的是:

有无其意识

习得并实践

掌握与应用


Image title


在我的有限认知和习得中,我又把思维能力分为三大元类:

1、系统思维-脉搏

2、结构化思维-视角

3、显性思维-效率



系统思维-脉搏


「系统思维」关注的是整体以及藏于背后的本质。从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三个构成要素进行整体考虑。


要素及连接关系构成是事物的模型,模型中要素存在着正循环和负循环的因果关系,随着时间的发展,模型所产生产生的现象、结果及动向,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又称之为动力机制。


Image title


所以,从上图可见,正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改变模型,而非现象。


建立模型可以从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影响者 5 个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存量、流量(流入和流出)及反馈回路(正循环负循环或者叫增强回路调节回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不断优化完善,验证实践。


由于构成模型要素、关系及目标的变化,使得系统具有动态性;同时,系统内部构成的牢固,且变化需要时间,系统也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每个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系统又具有了层次性。


当具有系统的意识时,再看待和分析事物,就具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思路,从而更好的做出决策。



结构化思维-视角


「结构化思维」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发散、表达呈现的一种方式。


从更大的角度理解而言,我认为「结构化思维」是视角模型,让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思考演绎。


比如,营销领域的 4p、AIDA、说服模型 FAB 等;商业领域的 SWOT 模型等;像设计中常见的设计五要素、交互设计四策略、美学—形式美法则、5W1H、行为模型等;沟通写作中的故事模型、金字塔结构等;处理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四象限法(2X2矩阵)] 等,其实都是结构化模型。


但同时「结构化思维」,又会形成一种思维偏见,因为,任何一个模型都是一种视角(相对单一角度的更大视角),视角是 “锚定” 下的偏见,忽视其他纬度,陷入框架,困顿于中。


不过有两种解决方式:

1、更换锚定物,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

2、跳起来,向上跳,提升视角

我将之称为 “进化的框架” 。


Image title


案例:
我的同事在做官网页面改版,需要收集客户案列,就向客服经理询问,客服经理收集到的却是客户使用的产品模块信息,让她很是头疼。我给了她如下建议:
可以这样,信息分为客户类型及业务、主要使用的功能、为什么使用这些功能,评价及效果等,分解并一一列举出来,让客服经理去收集,这样就将命题作文分解成了一道道填空题,然后再将这些信息筛选整理成客户案列。



显性思维-效率


「显性思维」指的是让不可见、不明显、不直观、不有效的东西,用更加有效方式呈现。


比如,讲故事就比干巴巴的表达更有吸引力;信息的可视化就比文字更加直接;第三方的背书就比自说自话更有说服力;结论先行就比先因后果更能节省时间,提高表达效果;归纳分类、有序无序就比单纯的堆在一起清晰明了就,等等。


一图胜千言

▲一图胜千言


生活中总有更好的方式,于我而言这就是「显性思维」。


「显性思维」的作用是不断的告诫自己、追问自己、督促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案列:
在我的工作中-B 端产品的设计,经常需要去解释复杂的功能,难解释还不好理解 。不过,可以通过「显性思维」的方式-视觉化,轻松做到简单、直观且有效的传达。

例如,在我项目中的一些列子,通过 GIF 的方式来解释功能: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总结


这三个思维,串联起来就像我们做事一样:了解 > 分解 > 呈现,也可独立于不同的事物和场景下使用,就像脑海里的工具,成为你随时可用的本领。



推荐阅读:

产品设计书单

设计心理学

关于产品设计师的一些感悟

组件-设计完全手册

表格-设计完全手册

内容策略1-设计完全手册

内容策略2-设计完全手册

表单-设计完全手册

更多

Image title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全部评论:1

  • 2021-02-09 14:49

    这片文章理解起来比较难,有很多不清楚的

更多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分享到

取消

每人每天仅限5票,快给你心仪的作品鼓励的一票。

投票